电影学者流亡美国,用生命奋笔疾书二十五年

书作者:JohannesVonMoltke

文章作者:IdoLewit

翻译:朱溥仪

校对:Issac

随着纳粹主义的兴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Kracauer)和许多与自己同龄的德国知识分子一样,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经过在法国的漫长等待(他比法兰克福学派的同事瓦尔特·本雅明的运气好多了),克拉考尔终于在年的春天到达了纽约,他在纽约一直住到年去世。

在他的「美国岁月」里,克拉考尔狂热地工作,写作了大量关于电影的文章。其中,有两本书是电影研究的经典力作:《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国电影心理史》(FromCaligaritoHitler:APsychologicalHistoryoftheGermanFilmPrinceton,)和《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TheoryofFilm:TheRedemptionofPhysicalReality,牛津,)。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美国的语境到底是如何影响克拉考尔的作品和创造性的呢?他流亡的生活、周围的知识分子圈、在美国语言、文化、政治转变的经历对作品有什么样的作用?

电影资料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对他的德国、美国电影研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那么好莱坞电影呢?这些是约翰尼斯·冯·莫尔特克(JohannesvonMoltke)在其重要新作《好奇的人文主义者: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美国》中提出并讨论的部分问题。

克拉考尔

通过十个章节与后记的编排,《好奇的人文主义者》一书按年代记录了克拉考尔在美国的学术生活与工作。每一章所围绕的要么是克拉考尔在美时期所写文章的主题,(如:极权主义宣传片和纳粹电影),要么是他大规模研究的作品(如他的电影著作)。

这本书结合了历史分析的方法,提供了对克拉考尔美国时期出版物的细致研读,还







































北京中科中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mj/5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