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坐落于紫金山南麓的南京博物院,前身是年4月由蔡元培先生(-)倡议成立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经过几代博物馆人的艰苦努力,南京博物院如今已收藏文物43万余件且极具特色,既有全国性的,又有江苏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这座巨大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收藏的文物品类一应俱全: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成为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同时,南京博物院也因其藏品的征集和保护形成制度,藏品的研究和利用彰显成效,服务公众的手段和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先生曾说道:“如果将文物束之高阁,人们就无法了解文物的社会价值、欣赏文物的美,博物馆也无法充分地综合利用文物资源。”为此,南京博物院近年来便酝酿较全面且系统介绍院藏文物的出版工程,旨在更好地与世人共享院藏的文物珍宝,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于是,《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系列丛书应运而生,它是近年来南京博物院对其藏品的一次大规模整理与研究成果的展示,选录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文物,以专题的形式对藏品资源进行整合和研究综述,集学术性、资料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将会成为南博最丰富最全面的资料性图书。该套丛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曾获第22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金奖、第26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金奖。先期计划出版40余品种,现今已出版11种,分别为:《明代吴门绘画》《清代官窑瓷器》《清代娄东虞山绘画》《历代织绣》《清代扬州绘画》《清代常州京江绘画》《明末清初金陵绘画》《清代帖学书法》《明清·民国竹木牙角器》《汉唐陶塑》《古籍文献》。编辑器
自此,我们将逐期与大家分享
“南博珍藏大系”中历朝历代的部分珍品佳作
编辑器《古籍文献》
南京博物院所藏古籍及文献资料,数量大,计有三十余万册(件);珍品多,其中古籍珍善本有两千七百余部,文献资料中的珍品逾千件,其中有一些堪称国宝级藏品,是南京博物院藏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博珍藏大系——《古籍文献》精选其中经典古籍文献余册,记录了晋唐写经、宋元刻本、明刻本、清代刻本、抄本和稿本,以及一些明清地图。这些藏品数量庞大、内容丰厚,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晋唐写经年,甘肃敦煌石窟第17窟中发现了大量的经卷和佛像,震动了当时的学术文化界,成为近代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其中的敦煌经卷,亦称敦煌文书、敦煌遗书、敦煌卷子,为4—11世纪多种文字的珍贵古写本,以佛教写经为主,另有道教、儒家等文献。这一精神文化宝库,具有不可估量、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物、文献及书法艺术价值,是中华文明成就对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体现和见证。
南京博物院庋藏有近三十件东晋至唐五代的敦煌写经卷,弥足珍贵。《古籍文献》一书中收录近二十卷,如:4—5世纪东晋写经《八师经分檀博达经三十七品经》(以上三经卷合裱为一卷)、《道行般若经》卷一;5—6世纪南北朝写经《大智度论》卷三八、《大智度论》卷六七;7—8世纪唐写经《妙法莲华经》卷五、《观无量寿佛经疏》;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六一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六一(局部)
《八师经分檀博达经三十七品经》
《道行般若经》卷一
二、宋元刻本在古籍善本中,宋刻本校刊精善,存量稀少,具有很重要的版本价值和文物价值。自明代中后期以来,宋刻本一直受到学者、藏书家的珍视。早在明朝,宋刻本已有“寸纸寸金”之说。而宋刻宋元递修或宋刻宋元明递修本,因存量少,且反映历代递修情况,也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古籍文献》中收录南博院藏部分珍贵的宋元刻本,如:《韦苏州集》十卷、《新刊诂训唐柳先生文集》、《武经七书》二十五卷、《孟子注疏解经》、《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六十卷后集八十一卷等。
《武经七书》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新刊诂训唐柳先生文集》
三、明刻本《古籍文献》一书中收录珍稀明刻本一百三十余卷,类别繁多,各具代表特征,如:内府刻本《周易传义大全》二十四卷首一卷,仅南京博物院藏此本,应为海内孤本;校刊精善且印制精良的官刻本《辽史》一百十六卷、《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其他明代刻本还有:硕果仅存的孤本秘籍《百一新判》,为我们了解明代的法律制度等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程孟阳诗集》四卷,此书仅见南京博物院藏一部全本等。
《周易传义大全》
《程孟阳诗集》
此外,书中还收录部分批校题跋本,即前人或古人在各种刻本、活字本、稿抄本上作批、注、校、跋的古籍。如:《洛阳伽蓝记》五卷、《说略》三十卷、《明诗选》八卷、《管子》二十四卷等。
《洛阳伽蓝记》
《管子》
南京博物院所藏善本中的多部递经名家庋藏也在《古籍文献》中展示,如:《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世说新语》三卷、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又三卷等。
明代是活字印刷和套版印刷大放异彩的时代。这两种技艺和雕版印刷术一样,都是中国人的发明。南博所藏应为木活字印本的《思玄集》十六卷,套版印刷的代表作《史记纂》二十四卷以及其他套印本《苏长公小品》四卷、《欧阳文忠公五代史钞》二十卷等重要文献资料,均向我们展示着明代书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南京博物院还藏有一些明末毛晋汲古阁刻本,汲古阁刻本是明末清初刻本中的精华,私家刻书中的杰出代表,以《十三经注疏》《十七史》《津逮秘书》等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此次《古籍文献》中收录了其他明末清初汲古阁本,如:《中州集》十卷首一卷乐府一卷、《六十种曲》一百二十卷、《二如亭群芳谱》二十八卷等。
四、清代刻本、抄本和稿本南博所藏清代善本,可分刻本、稿本、抄本三大类。《古籍文献》优选其中精华部分收录书中:
刻本中,或为孤本,或为批校本、名家递藏本等,有较重要的版本文献价值,如:《(康熙)吴县志》六十卷首一卷,此书仅见南京博物院一家有藏全本,和《(康熙)江宁县志》十四卷、《(乾隆)支溪小志》、《虎丘山志》等重要刻本。另外,批校本、题跋本中有《国语》二十卷、《绝妙好词笺》七卷等内容。
《(康熙)江宁县志》
《绝妙好词笺》
院中所藏的一些名人稿本,保存了一些政治、经济、军事及学术文化方面的资料,有较珍贵的文物、文献和版本价值。其中,有关历史、地理、外交方面的稿本较多,如:程穆衡《金川纪略》、《准噶尔考》、王广荫《直隶日记》、薛福成《太平天国年表》、马建忠《东渡日记》、张荫桓《甲午日记》、薛福成代撰《李鸿章函稿》、曾纪泽《译事秘录》等。稿本中的诗集有高凤翰《春草堂诗订》、张琦《宛邻诗初集》等,其中《春草堂诗订》等四卷,清高凤翰撰,清稿本,录诗二百一十余首,其诗除少数已刊行于《南阜山人诗集类稿》等书外,有近二百首诗未刊于世,是高凤翰仅存于世的手订诗集稿本,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海内孤本。金石学方面的稿本有陆增祥《八琼室金石稿本》《嘉荫簃龙门造像录目》,莫友芝《〈金石录〉颜碑目》等,其中《〈金石录〉颜碑目》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太平天国年表》
院内所藏清代抄本,分为清代内府抄本和民间抄本两种。《古籍文献》一书主要介绍民间抄本,包括方志、家训、奏稿等,如:《马鞍山志》二十九卷首八卷、《玉峰志》三卷续志一卷、《陈墓镇志》十六卷首一卷等。此外,南博还藏有《赖古堂印谱》四卷、《讱葊集古印存》二十卷等钤印本。
《马鞍山志》
《陈墓镇志》
五、明清舆图南京博物院还收藏有一些明清地图,有的为人工彩绘,蕴涵有丰富的地理、社会、艺术、军事等信息,较为珍贵。
如:清雍正时期彩绘本《全国沿海全图》,此图是清代宫廷绘制舆图之代表作,展现了当时舆图制作高度的技艺水平,集文献、文物、地理、艺术价值于一身,为我们研究清初海防地势、海防部署、军事建制等问题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清光绪九年()绘制的《宁波府镇海口海防图》,笔法细致,设色雅淡,为形象反映中法战争的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还有明万历三十六年()绘制的宫廷彩绘本《坤舆万国全图》,是我国现存最早、据刻本由宫廷画师摹绘的近代式世界地图。万历十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将其带来的西方世界地图,结合中国的舆图知识,绘制成《山海舆地全图》,后经多人增订补充,逐步完善,至万历三十年,李之藻于北京刊刻成《坤舆万国全图》。
此本即据李之藻本摹绘而成。它将东方和西方两个已知世界汇编在同一幅地图上,把纬度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标示于图上,包括了天文、地理、动物、航海等丰厚知识,使当时的达官士大夫见一图而知万象;且将中国置于该图的中央,开创了中国版世界地图的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堪称国家级文物。
《坤舆万国全图》古代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恐怕没有人能够完整的回答这个问题。现代人无法亲历古人生活的世界,但却可以从保留至今的典籍文献中寻找一二。绘于明朝万历三十六年的彩色摹绘本《坤舆万国全图》,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它是国内现存最早,也是唯一的一幅据刻本摹绘的世界地图,开创了中国版世界地图之先河。
“坤”,意为地,“舆”,是车厢的意思,“万国”,则指的是不同的地方。坤舆万国图,承载了整个世界。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乘船离开葡萄牙里斯本,经由印度抵达中国澳门,并在广州肇庆传教。年,利玛窦借由西方自然科学理论和自身的游历,将西方经纬制图发与中国传统舆图结合,绘制了《山海舆地全图》。年,利玛窦进京朝见明神宗,向神宗进献了不少西洋珍宝,其中便有这幅地图,深受神宗喜爱。后来,利玛窦和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合作绘制了一幅中文版的世界地图,这便是《坤舆万国全图》的由来。在《坤舆万国全图》中,中国的部分主要由李之藻完成。《坤舆万国全图》纵长.7厘米,横长.2厘米,主图为椭圆形。右上角有“坤舆万国全图”楷书题字。四角分别绘有九重天图、天地仪图、北半球图、日月食图、南半球图和中气图。主图周边还有周围密密麻麻的小图和文字注解,详实地介绍了宇宙结构和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物产、习俗等科学知识。在《坤舆万国全图》中,共有个地名,其中中国和欧洲的各个地名也均使用汉字题写。图中标注有已经发现的五大洲(澳洲还没有被发现)。日本彩绘本《坤舆万国图》局部
主图使用了多种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世界各大洲和不同的景物,比如亚洲是土黄色,欧洲和非洲是白色,南美洲则是粉色。山脉使用淡绿进行较为写实的描绘,海洋则用深绿色和曲线来表现。全幅地图色彩淡雅,笔墨和谐,富于韵律感。图中还绘有九艘不同种类的帆船,鲸鱼、鲨鱼、海狮等海洋生物15只,南极大陆上,还绘有鸵鸟、大象、狮子等动物8头。这些具有西方时代特色的插图,使得《坤舆万国全图》呈现出中西合璧,别具一格的风格。日本彩绘本《坤舆万国图》局部《坤舆万国全图》与中国古代其他的舆图不尽相同,传统的古代舆图大多介于地图和山水画之间。而这幅《坤舆万国全图》,则与今天的世界地图十分接近。它使用了经纬线来对地理位置进行标注,直观的“球形”视觉呈现,对当时人们传统的“天圆地方”世界地理认知观念产生了剧烈颠覆。《坤舆万国全图》也不同于当时流行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地图绘制方式,该图将中国放置于中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不仅对当时的行政区划进行标注,还将山川、河流的发源地、流域等详细的呈现于地图之中。对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著名河流也进行了描绘,在《坤舆万国全图》中,可以找到幼发拉底河、尼罗河、伏尔加河等,可以说,这幅地图是中西方地理观念的融合之作,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
古籍文献与文物相结合
大放异彩,构成南博院藏的鲜明特色
奠定其于文博界、学术界的至高地位
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古籍文献》
传承悠久而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展示南博院藏精品典籍呈现历代珍稀善本菁华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