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是里加机场历史上,唯一滞留过夜的旅

童言

/一/

告别拉脱维亚,我花了三天两夜。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发生了。至于如何发生的,还是听我把拉脱维亚的故事,从头说起。

我在一个身穿红大衣的女孩手中,找到自己的名字。

“哦,你就是Tong!”女孩说着,给了我热烈的,来自老朋友一样的拥抱,“我是Anda。”

我早“听过”Anda了。还在瑞典时,她通过Skype面试,让我用三分钟介绍自己国家的一处名胜。我选择了长城,眉飞色舞说了一通后,Anda在“真不错!”

?项目发起人Anda

一出机场,欧洲脆脆冷冷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深深地吸上一口,撸起袖子,准备干活。就算物价没有北欧瑞典那般高,波罗的海国家的出租车,也并不能像在埃及一样,扬手即有。所以25公斤重的箱子,只能靠我们两个女孩,又是拖又是拉。幸亏Anda长得高大,一米七几的身材,使得上劲。遇上天桥时,她更二话不说,拽着箱子咯噔咯噔地爬,势要把每格阶梯都比下去。

本以为我们会先到酒店休息休息,Anda却一秒也不愿意浪费,直接把我带到办公室。在那里,我见到了同来参加项目的其他4位实习生,分别来自日本,亚美尼亚,土耳其,和毛里求斯。Anda还特意组织了清一色女孩的团队,照顾我们的衣食住行,日程也安排得滴水不漏,项目开足马力前进。

不过慢着,我参加的,到底是什么项目呢?

这得从拉脱维亚的过去说起。

我对拉脱维亚的认识,一直停留在高中历史课本上的唯一一句描述:“波罗的海三国随之相继独立。”这句话从未被划入过考试重点,甚至具体国家名字,也只能在脚注才找到。但来了拉脱维亚,我才知道这三个国家各自都有悠久历史。而因为三国也同时与俄罗斯毗邻,所以说起与俄罗斯的关系,更有好几个图书馆的书籍可供参考。

只是,小国遇上雄心勃勃的战斗民族,注定一辈子忍气吞声。直到年,苏联解体,波罗的海三国才试着考虑独立的事情。他们没有采取任何血腥手段,而是三国人民一起手拉手筑起人肉链,从爱沙尼亚开始一直延伸至立陶宛,全程.5公里。这之后,再经过几轮和平抗议,三国终于获得几个世纪以来的首次独立。

但独立后的日子,管理并非容易。三国之中,尤以拉脱维亚的问题更为严重。因为拉脱维亚境内,有一个叫Daugavpils的城市。那里经过几世纪民族迁移,大批俄罗斯族定居下来,占了当地人口一半以上。此外还有波兰族和犹太人,而真正应该当主人的拉脱维亚族,却成了少数民族。拉脱维亚政府自然不待见,都当家做主了,怎还能让这些俄罗斯族天天提醒自己被统治的过去?于是集体睁只眼闭只眼,这边首都里加(Riga)该发展的发展,作为第二大城市的Daugavpils却一直被忽视。

年,波罗的海三国人民手拉手筑成人肉链,从爱沙尼亚一直延伸至立陶宛。这条链也称为”theBalticWay”(图片来源网络)

?另外,拉脱维亚实行“归化”政策(naturalization),即只有通过拉脱维亚语考试的少数民族,才能获得新身份。许多俄罗斯族人已经在Daugavpils住了几十年了,一辈子只说俄语。一把年纪还要重新学一门语言,多吃力?因此,拉脱维亚族与俄罗斯族之间一直存在核桃一般大的芥蒂。

但那都是上一辈的事情了。90后的俄罗斯族,一生下来就自动获得公民身份,学校也学拉脱维亚语。他们现在,又是如何看待拉脱维亚族呢?

Anda很想知道,于是拿出帮我拿行李的狠劲,自己拉赞助,谈学校,还去了好几趟外交部,硬是把亚美尼亚女孩的签证搞定了。至于我们几个外国人,也是她精心挑选出来的。

我们的任务,是分别到首都里加(拉脱维亚族为主)和Daugavpils(俄罗斯族为主)两座城市的7所高中,作巡回演讲介绍各自国家。因为Anda说,她想把世界介绍给拉脱维亚年轻人。同时,中日关系,土耳其亚美尼亚关系(注释:年至年,土耳其政府对其境内的亚美尼亚进行种族大屠杀,受害者数量达万。但土耳其政府至今拒绝承认这一行为),也有相似的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所以,我们还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当地学生讨论民族融合问题。

在里加准备了一星期,我们便出发到Daugavpils。在车上,我和Anda说瑞典的城市无论大小,规划建设都一个模板出来。我很难想象,即将要到达的这个城市,究竟会与里加有多大差别?

“你去了就知道了。”Anda说。

/二/

项目成员与部分Anda团队

虽然和日本女孩住同一个房间,我却和亚美尼亚女孩亲近得多。她叫Luiza,走路时最喜欢用手勾着我的臂弯,像妹妹一样在我耳边说悄悄话。我从未见过亚美尼亚人,但Luiza的样子,总让我想起在埃及时吃的枣,很浓,很甜。

?

我们五人当中,数Luiza用处最大-----她会说溜溜的俄语(亚美尼亚也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在里加时,要是碰到上年纪的老阿姨,派Luiza当翻译准没错。但我们到了Daugavpils,Luiza简直成了我们的通行证,因为所到之处,耳边飘来的全是吐着大舌音的俄语!

谁说这里俄罗斯族人只占一半?这不就是来到俄罗斯了吗?!

Daugavpils车站(图片来源网络)

但确实和里加很不一样。就像走进了一张褪了色的老照片,整座城市散发着日久失修的破落感。就连树上掉下来的叶子,也沾满了黯淡。建筑物风格都是方方正正,规规矩矩,毫无亮点。想想任何国家的第二大城市,不是经济中心就是文化首都,绝不会沦落到如此惨状。

行李都搬进了一间小旅馆,里面仅有的4个房间,我们全包了。老板当然高兴,亲自给我们斟茶倒水。不过旅馆里也没其他员工,老板身兼前台和打杂。

一切就绪后,工作正式开始。第一所访问的,是波兰学校。

早上八点,我们就到了礼堂。观众还没到,我抓紧时间温习演讲稿。可我越想专注,心跳得越快,噗噗噗的,都快要从嘴巴里跃出来了。这将是我第一次,面对几百号人,用英语演讲!虽说自己是名校英语系毕业,但底气从来不足。我觉得自己说得不够好,也怕出错。要是待会忘词儿,那可多丢人啊!

想到这,紧张感像魔爪一样钳住我的肠子,我连忙深呼吸,让自己安静下来。

不过自从出国上学,每周一次的课堂报告,确实锻炼了不少。而且跟着Jane到处骗吃骗喝,脸皮也没那么薄脆。

相信自己吧!我在心里给自己加油。

Anda作了开场白,然后示意我第一个上。我接过麦克风,深吸一口气:

“各位早上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来自东方的国家.......”

演讲按照我编好的ppt,一张接一张地进行。他们认识了中国地图,领略了冬日雪后的故宫,还现场试了试打太极。我原以为这些学生会对中国有一定了解。但只有提到成龙时,才有几个男生说喜欢中国功夫。

演讲很成功,全场师生起立为我鼓掌。之后,其余小伙伴也陆续上台。

Luiza把我们带到中亚,原来亚美尼亚语字母,竟多达38个。毛里求斯男孩则用游戏的方式,讲述了这个小岛国的被殖民历史。一下台,许多小姑娘都围上去。我们之中最受欢迎的,非日本女孩莫属。尽管她英语不流利,但不得不承认,日本文化太有渗透力了。一说起漫画,这些青少年几乎尖叫喊着自己喜欢的人物。Cosplay当然也早深入人心,更不用说来自日本的牌子,几乎每户家里,都开着一辆残旧的铃木。

演讲结束后,我和Luiza负责和十几个学生一起聊民族融合问题。他们的英语表达不流利,很多时候还得靠Luiza来翻译。所以本来的小组讨论,最后成了简单的一问一答:

“你们喜欢拉脱维亚族人吗?”

“......还可以。”

“平时相互用什么语言交谈,俄语,波兰语,还是拉脱维亚语?”

“俄语!有时候也用波兰语。”

“以后想去里加读大学吗?”

“......还是Daugavpils好。”

波兰语学校后,我们还去了其他几间学校。但酒店我们不住了,因为每人都分配了一个寄宿家庭。Luiza去了一个高中女孩家,毛里求斯男孩则去了一个女老师家里。

至于我嘛......

/三/

“这是你的房间,这是床。喏,这样拉开来,再这样折回去,懂不?”

我点点头。

“那你住哪儿?”我问。

“我和我妈妈住一个房间。”

Natacha就是接待我的女主人。我们之前见过一面,在拉脱维亚语学校,她在那儿当英语老师。

Natacha的家不大,东西收拾得整齐而拘束,就像Natacha脸上的表情——俄罗斯人都不爱笑,他们认为笑嘻嘻的是让人可疑的。不过Natacha说话时,嘴角还是不自觉地翘了翘,两个小月牙儿,仿佛想告诉陌生人,她微微发胖的壮实外表下,其实是友善的,可亲近的。

几乎每天晚上,Natacha都给我做晚饭。家常俄罗斯菜,煎猪排或者红菜汤配面包。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她那罐自家腌渍番茄。生番茄的酸涩,早被泡得又软又甜。伴着肉菜一起吃,不仅爽口,唇齿间还留有八角大蒜的芳香。

晚饭后,我们通常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微醺了的Natacha,把自己敞得很开。她说自己以前学的是瑞典语,本想去瑞典,却最终留在这个城市当老师,一做十几年。她也说起前阵子去了伦敦旅行,还第一次尝试了坐地铁。她描绘得很详细,很有趣,仿佛想以此来留住我这个听众。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她渴望我再多问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至今单身。可我不敢。

渐渐地,话题就像熄灭的烟头,余烟袅袅飘进深夜。我们都不说话了,静静享受着从窗户探进来凑热闹的深秋寒气。后来,听Natacha的一个学生说,其实在Daugavpils生活的每一个女人,都希望找肩膀靠靠。可这儿偏偏缺好男人。健康点的,都到英国爱尔兰干苦力活去了。留下来的,天天喝酒,最终被某瓶假酒毒死。所以我们在Daugavpils遇到的,几乎都是男人缺席的家庭,Luiza入住的高中女孩家是这样,毛里求斯男孩入住的也是如此。

Daugavpils地方虽大,但活动范围简直和小镇差不多。市中心只有一间两层购物中心,吃饭采购娱乐都在那儿了。游客几乎没有,所以我们成了大人物,引来电视台采访。我把链接发回家,父亲看了很高兴,逢人就说,“我女儿上了拉脱维亚电视台!”过了几年,我竟还进了拉脱维亚驻华大使馆工作!

一天,我们又回到波兰学校。这次,我们不是来演讲,而是受邀请观看歌舞团排练。拉脱维亚素有“歌唱的国度”之称,每五年举办盛大歌舞节。波兰学校作为有民族特色的组织,也专门成立了歌舞团,帮本校学生编排波兰传统歌舞。听说歌舞团到过欧洲各地表演,还曾受过波兰总统接见。

?正在排练的学生

还是那个礼堂,我们进去时,十几个学生们在台上热身。都是15、16岁的男孩女孩,脸上跳着红扑扑的青春。现场还有一位老伯伯,拉手风琴伴奏。那风箱一呼一吸,缓缓拉开我记忆的帷幕:

??自带忧郁气质的手风琴伴奏

我的童年,刨去玩,有三分之一时间都泡在舞蹈练功房。就像这些学生,我的舞蹈鞋底频繁在木地板上摩擦,跳跃。那时还不懂舞蹈,喜欢只是因为好玩。演出时抹胭脂涂唇膏,提前看见长大后的自己。

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练习手风琴。那BS的琴,比我还重。但我还是坚持考完八级,之后再也没碰过。后来在欧洲街头听到手风琴声,我总忍不住停下来。那自带忧郁的气质,只有弹过的人才懂。

我想着往事都出了神,突然,眼前冒出一个很帅的男孩。他二话不说把我拉上台,一群人开始围着我又唱又跳。我还没回过神,男生冷不丁又凑过来亲我一口。我又惊又羞地捂着脸,台下已一片欢呼。

??Natacha和她母亲正在给我做头发

离开Daugavpils前,波兰学生约我们一起开趴。太阳还没下山,我就忙着装扮。Natacha主动提议给我弄头发,并从房子深处挖出好久不用的大套烫发工具。她母亲看了也过来凑热闹。于是她们母女俩一个帮我梳头,一个用卷发棒。一贯整洁的房子,突然变得像吃团年饭前那样,凌乱而热闹。待我头上像长满章鱼爪子时,Natacha和她母亲意犹未尽地目送我至门口,并祝我玩得愉快。

我当然玩得愉快,劲歌热舞之余,大口大口喝伏特加。这些波兰学生也喜欢用俄式腌鲱鱼作下酒菜,咸鲜味道,陪着热烈的伏特加,人间绝配!于是毫无悬念,我又喝挂了。在Luiza的搀扶下回到Natacha的家,一躺下就吐。我这才后悔自己喝多了,喉咙既干又苦。这时,朦胧中听见Natacha靠进来,说:“来,把这个喝了。”

我伸出舌头舔了舔,啊!是腌渍西红柿的汁!没想到还有解酒功能。咕噜咕噜一饮而尽,从嘴巴到胃都舒服了!

/四/

回到里加,我们才真正欣赏这座城市。

在许多北欧或者英国游客眼里,里加就是便宜啤酒的代名词。他们坐一晚渡轮或者廉价航空来到这儿,花天酒地一个周末,又原路返回。但里加能给予世界的,绝不仅仅是酒精。

??里加老城(图片来源网络)

?里加最闻名的,当然要数其新文艺风格的建筑物(ArtNouveau)。这个运动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艺术家们开始崇尚自然风格。他们把充满活力,波浪形的流动线条,运用在绘画,建筑,还有家居设计等不同艺术形式上。而里加,则是欧洲建筑界的典范。城内集中了约座新艺术风格浓厚的建筑物,分布在老城内外。

??

新艺术建筑上的头像装饰(图片来源见水印)

就算搞不懂什么是“新艺术”,平时光看也觉得赏心悦目。楼宇大多筑造于二十世纪初,但每一幢都保养得很好,上百年前明亮的黄,如今依然娇嫩可人。所以在这座城市里漫步,眼睛从来不觉寂寞。抬头就是莫奈手中般的调色板,人既是观众也是主角。而建筑物上最出彩的,一定是那些装饰。当初的艺术雕刻师一定不想错过任何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连一根石灰石柱子也要雕成惊讶的欧洲男子模样。那高耸的鼻子,那失了魂的眼神,每一刀都显尽心思。

因为Jane圣诞前不回拉脱维亚,她特意让她父母带我玩。他们领着我穿过自由纪念碑,来到一面普通的墙脚下。正当我困惑看点在哪儿时,Jane父亲上前撩开繁茂的花叶。顿时,一幅威尼斯出现在眼前。Jane父亲说,作品几乎发生在一夜之间。传说不知名画家爱上了住在这面墙后的女孩,但女孩拒绝了表白。于是,画家决定把遗憾与爱慕,永久留在上面。

学校巡回演讲继续。里加学生的英文都很好,沟通毫无阻碍,却从来没邀请我们参加任何活动。大家都想念Daugavpils,那里有叫得出名字的朋友。而我,则尤其怀念波兰学校的歌舞团。我想,要不趁着剩下时间,跟他们学一支波兰舞?

Anda没有意见,她帮我联系好,还送我到火车站。那个周末,我独自坐上回Daugavpils的火车。一下车,我直奔学校排练厅。换了黑色练功服和舞蹈鞋,我就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波兰舞不难,来来去去就三四个动作。但因为和搭档一起跳,更讲究默契。这些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一起跳舞,大家早像兄弟姐妹般亲密。我却需要花很长时间,和老师分配给我的搭档练习。刚开始时,我总踩到他的脚。但这个绿眼睛男生,会俯下身子,轻轻扶住我的小腿,1,2,3,4地教我数拍子。我能闻到他身上,栗子一样的香味。

知道我会跳中国舞,舞蹈老师让我教大家跳傣族舞。舞蹈真是不可言传的东西。动作他们都做到了,可看着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我就这样在两座城市中来回跑了几个周末,恰好遇上歌舞团的演出任务。我本觉得一个外国人掺和不合适,但老师坚持让我也上。演出那天,为了让我看起来更像波兰女孩,他们给我戴了一条长到肚脐眼的麻花辫子假发。我也穿上了她们的民族服装,白色上衣枣色间条裙子。我还记得那衣服质地是棉麻的,掂着很坠手。

?

?波兰学校歌舞团

音乐一起,我和搭档就融进了一团团旋转的花簇里。只觉眼前世界模糊了,离心力把我带去远方的格子裙,阳光中飞舞,飞舞……

演出结束了。

一切都结束了。

/五/

Anda在庆功宴上回放了整个项目的照片。我们笑着看着,眼眶不自觉就热乎起来。想起当初刚到瑞典时,我还一脸懵懂。如今,我脸不红心不慌,大步上台做演讲。

本来,我还想回到埃及继续旅行。无奈机缘不巧合,最后还是决定回家。但我犯了一个极度低级的错误:离开日期比签证到期晚了一天!而我当时也不知哪来的天不怕地不怕,一点也没在意,吃喝玩乐直到在拉脱维亚的最后一天。

出发那早,我起晚了,东西也还没收拾。箱子一路装满了记忆,我几乎把自己压上去,才勉强把拉链合上。

匆匆忙忙赶去飞机场,又是一阵拥抱道别后,才终于来到出境大厅。

“请出示护照!”女警官说。

我递上去。

“你的签证过期了。”女警官又说,眉头皱得很紧。我赶紧赔笑说对不起,可女警长连看都不看我一眼。

与此同时,机场正在广播:"MsTongYan,您乘坐的......飞机即将起飞,请速到登机口登机。"

这条消息连续播报了好几次,我却一直误认为是别个倒霉的乘客。怎么是我呢?离起飞还有半小时呢!不急,不急,女警官一敲章就完事儿!

可女警官偏不下手。寻思一会儿后,找来警察,要带我走。这并不是最糟糕的。而后还来了一名机场职员,用比广播还冷的语调通知我:“童小姐,你的飞机已经起飞了。”

“什么?”我喊起来,“怎么可能?不是还有十分钟吗?”

职员摇摇头。

“那我怎么回家?”我几乎要哭起来。

“你先把手续弄好吧。”职员说。

我垂头丧气地跟着警察来到办公室。他让我填了一张表格,并开了一张罚款证明。全过程只花了10分钟,我真后悔到心肝了,怎么不早点到机场呢?!

下一班回中国的飞机,将会在两天之后。这意味着,我需要在里加机场,度过三天两夜——日后我每次提起这意外插曲,所有朋友都觉得我就是电影《幸福终点站》里的汤姆·汉克斯。

从机场看出去的里加

白天时间好打发,我在机场到处逛,或者看着飞机起落发呆。一路遇到那么多有趣的人和事,足够我慢慢回味。我甚至还觉得,这多出来的两天,正好让我整理人生。

晚上则过得比较辛苦,我既要看行李,又想眯瞪会儿。好不容易睡着了,凌晨三点多,又有新乘客降落。

我大概是里加机场历史上,唯一滞留过夜的旅客。我再次成为焦点,连扫地大妈都过来和我打招呼。还有好心人给我支招:进贵宾室休息,付钱即可。我马上刷了父亲给我的信用卡,进去舒舒服服睡了一整天。可惜,休息室下午6点下班,我只能重回机场大厅里的漫漫长夜。

终于熬到最后一天。我一睁开眼睛,机场职员已经替我拿好登机牌。这次我可不敢怠慢,第一个站在登机口。职员笑笑拍了拍我的肩膀,说:

“祝贺你童小姐,是时候回家了。”

(文中图片若无说明,均由作者拍摄)

点击阅读“流浪系列”其他作品

《大学毕业第一年,我在雀巢工作》

《我的流浪人生,从瑞典开始》

《我24岁时在埃及虚掷的三个月青春》

点击关键词

阅读三明治故事

北京租房

潮汕婚礼

福建面食

交友APP

乌龙婚礼

二胎

琴童

台北酒店小姐

新加坡红灯区

印度“精英”

男孩穿衣史

女孩穿衣史

小贷催收员

边境海关安检员

80后女球迷

iphone加工厂

拍摄留守儿童

戴渔夫帽出门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

活动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在三明治发生

这将是一个只有狮子座和处女座的每日书班级

以笔会友,三明治决心来做第一个线下写作会

五周的时间,你几乎可以学到所有小说创作技巧

十月黄金周,以戏剧+写作游学台南

让每一个人开始写作

▽点击进入“灵感铺子"

童言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怎样根治
看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mj/33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