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斯本感受海洋帝国昔日的辉煌下

第二天游览贝伦区(Belem)的景点,在自由大道上乘地铁绿线、换乘蓝线、再换乘火车(相当于国内的城际列车)后,在贝伦站下车,使用里斯本卡可以免费乘车。

驶往贝伦区的火车

贝伦站

大发现纪念碑(Padr?odosDescobrimentos)也称大航海纪念碑,坐落在一个小小的港湾旁,港湾里停满了小型游艇。纪念碑造型独特,从远处望去,好像一艘正待起航的白色帆船船首。纪念碑建于年,以纪念对葡萄牙航海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恩里克王子(DonAlfonsoHenrique)去世周年,如今已经成为里斯本的重要标志。纪念碑面向特茹河,上面是33个踌躇满志的人物塑像,最前面的恩里克王子,他手捧三桅帆船模型,凝望着远方的海洋,似乎幻想着探索遥远的世界。在他身后东、西两侧坡道上,各依次排列着16个人物,他们都是对地理大发现有影响的葡萄牙人,熟知的有达?伽马(VascodaGama)、麦哲伦(Fern?odeMagalh?es)、迪亚斯(BartolomeuDias)、国王阿方索五世(AfonsoV)和卡布拉尔(PedroálvaresCabral)等。纪念碑东、西两侧分别雕有两个方型盾徽,碑身北侧似一座十字架,代表着恩里克王子虔诚的基督教信念,更像一柄竖立的长剑,象征葡萄牙所向披靡的航海事业。

纪念碑东西两侧的基座上,各有一座浑天仪。在纪念碑广场地面用黑白石块拼出马赛克图案,东、西两边为波浪形。北面有黑、白、褐色的大理石拼接而成的一幅巨大的航海图,这是年南非政府赠送給葡萄牙的礼物,图上清晰地标出了葡萄牙航海家在公元15~16世纪远航世界的年代、地点和航线,记录了当年葡萄牙人航海扩张、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但只有登上高达52米的纪念碑顶端,才能全面、真切地看清这幅航海图。

广场西面有座古老的灯塔,贝伦塔前的草坪上有一架按1:1比例复制的年的飞机,原机是第一架飞越大西洋的水上飞机,现收藏于里斯本航海博物馆。

港湾旁的纪念碑和停泊的游艇

大发现纪念碑

东侧面群像

西侧面群像

像扬帆起航的船首,也像一座十字架,更像一柄长剑

广场上大理石拼接的航海图(局部)

古老的灯塔

第一架飞越大西洋的水上飞机“圣克鲁兹”号复制品

沿着河畔,漫步来到贝伦塔(TorredeBelem)。贝伦塔其实并不是塔,而是一座大理石建造的城堡,建于~年间,矗立在特茹河的入海口,当年作为扼守里斯本门户的军事要塞,也被用作海关、电报站、灯塔等,甚至将贮藏室改造成地牢。年曾被法军摧毁,后按原样重建,如今已作为博物馆,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贝伦塔

贝伦塔无疑是曼努埃尔艺术的杰作,里里外外装饰了许多曼努埃尔式的象征物,用粗粗的石绳环绕塔身,以石制盾牌、浑天仪、耶稣十字和一些植物元素点缀装饰,塔身上采用了直棂窗和摩尔人风格的岗楼,体现了曼努埃尔一世的威望。大航海时代,海外运回的黄金白银、香料、宝石、丝绸等都在附近卸船,所以它是里斯本乃至整个葡萄牙黄金时代的象征,也见证了葡萄牙过去的辉煌。

贝伦塔坐落在一个小岛上,通过一座栈桥与陆地相连,原本参观需要收门票,凭里斯本卡可以免费入内,但不巧的是那天正好是免费日(葡萄牙有不少景点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日免费参观),所以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我们排了半个多小时才得以进入参观。

贝伦塔共有五层高,地下层为储藏室,也曾做过监狱。一层内部有16个炮位,中央有个哥特式的矩形天井,用作通风口便于炮火硝烟能快速散去。二层有一个多边形的露天平台,在平台的边角上有六座岗亭,岗亭有一扇瞭望窗和胡椒瓶盖形状的屋顶。在平台的中央有一圈栏杆,围着下面的天井,栏杆前有一尊怀抱婴儿的胜利圣母雕塑(NossaSenhoradoBomSucesso),也被称为葡萄处女(VirgemdasUvas)。沿塔身楼梯上行,依次有“长官的房间”、八角形贮藏雨水的水箱、“国王的房间”、“观众的房间”和小礼拜堂,房间装饰都相当朴素。最高层又是一个露天平台,从上面可以远眺大西洋,俯视贝伦区街景、贝伦塔大街,还有近处的海外战斗机纪念碑和武器博物馆等。

贝伦塔入口

一层拱形大厅,内有16个炮位

一层哥特式的天井

二层露天平台及胜利圣母雕塑

二层露天平台上花椒瓶似的的岗亭

二层露天平台的栏杆

周边景色:贝伦塔大街,远处大多为现代建筑

海外战斗机纪念碑与武器博物馆

俯视二层露天平台,犹如出海的航船

离开贝伦塔时,等候入内的游客越来越多,看来东西方人都一样,免费的东西都喜欢,不要钱的地方人都多。

坐落于贝伦区帝国广场上的热罗尼莫修道院(MosteirodosJeronimos),实际上由教堂和修道院两部分组成,始建于年曼努埃尔一世统治时期,完工于公元16世纪末。由于外立面使用了相同的白色花岗石石块,使得长度超过米的两座建筑浑然一体,气势宏伟,且外墙上布满了精心雕琢的装饰图案和花纹,令其外观看起来更显靓丽,再加上修道院内部精妙的回廊、装饰的石雕等,不愧为曼努埃尔建筑艺术的瑰宝,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与贝伦塔一样,同为葡萄牙的七大奇迹之一。更为神奇的是,在年里斯本大地震中,热罗尼莫修道院屹立不倒,甚至也没有什么损坏,因而使它蒙上了“有神灵保佑”的神秘色彩。

热罗尼莫修道院和圣玛丽亚教堂

东面部分是圣玛丽亚教堂(IgrejadeSantaMaria),它有两座大门,主门是面朝特茹河的南门(未开),南门周围有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精致雕塑:圣母、圣婴、天使、教徒、主教、恩里克王子等,在装饰上加入了许多航海的元素,精雕细刻的海洋生物、田园虫草,栩栩如生,也是一件曼努埃尔风格的传世艺术品,令人由衷地赞叹葡萄牙建筑雕刻艺术之高超。目前进出的教堂西门也有许多雕塑,可以找到曼努埃尔一世和他第二任妻子玛丽亚?卡斯蒂利亚的形象,顶饰则描绘了耶稣在伯利恒诞生时的情景。

整个教堂内有三座中殿大厅,可以欣赏到雕刻精美的石柱、肋拱顶,以及祭坛小堂里的雕刻、壁画等。教堂内有曼努埃尔一世和他妻子的石棺,大探险家达?伽马的遗体从印度运回来后也被埋在这里,与歌颂其事迹的葡萄牙著名诗人路易斯?卡蒙斯的石棺相对。年11月6日,胡锦涛主席访问葡萄牙时,曾在卡蒙斯墓前献过花圈,其在葡萄牙的地位可见一斑。

圣玛丽亚教堂

教堂西门门楣

教堂正门(南门)

中殿大厅

主祭坛

宏大的肋拱顶和雕刻精美的石柱

(PhotobyYuanMC)

西面部分是修道院,平时进入需要买票,因遇上免费日,所以排队的人很多。我们要赶往马车博物馆,就没有进去。回国后看到朋友老袁拍的美图,觉得确实是值得回味的曼努埃尔艺术精髓,是葡萄牙最美丽的回廊之一,就借用到这里显摆一下了。

修道院

修道院南大门

修道院内有一个略显简陋的庭院,但精妙之处却是四周的回廊,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装饰细节,均完美得无懈可击。回廊分上下两层,建造材料为葡萄牙产的一种金色石灰岩,阳光下颜色非常奇特。哥特式的肋拱顶、曼努埃尔式的装饰和精美的雕刻,美轮美奂让人赞叹不已。下层的回廊里还有12个告解室,分别代表耶稣的12个门徒,信徒来到告解室时,里面的牧师会帮忙与圣人们传话,有趣的是12扇门还是各不相同的。据说,葡式蛋挞的配方也是修道院里的修士研究并传下来的,附近贝伦蛋挞店烘烤的蛋挞是最正宗的葡式蛋挞。

略显简陋的庭院(PhotobyYuanMC)

上层回廊(PhotobyYuanMC)

精妙的结构及装饰(PhotobyYuanMC)

回廊结构与细节(PhotobyYuanMC)

不同门饰的告解室(PhotobyYuanMC)

明显看出回廊颜色与外立面颜色是不一样的

(PhotobyYuanMC)

热罗尼莫修道院西翼的部分场地,现已辟为航海博物馆(MuseudeMarinha),成为人们了解葡萄牙航海历史的重要场所。

航海博物馆大门

进入博物馆大厅,迎面就是恩里克王子的青铜坐像,两旁站立的都是葡萄牙“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墙上是一幅反映了公元11~16世纪葡萄牙舰船路径的航海图。15~16世纪是葡萄牙远洋航海的黄金时期,在恩里克王子的领导下,葡萄牙成为远洋航海和探险的世界引领者。馆中还有许多图表介绍了葡萄牙从古到今的航海历程,基本上就是整部葡萄牙航海史,每一位在航海史上留下印迹的航海家几乎都能在其中找到:绕过好望角的迪亚士,开辟新航路的达·伽马,首次抵达印度的麦哲伦,最早到达巴西的欧洲人卡布拉尔,出生于意大利、在葡萄牙学习航海技术、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等。

入口大厅

11~16世纪葡萄牙舰船的航海图

展厅中展示着从古至今的航海器具、大炮、航船模型和航海地图等,甚至还有从中国传来的罗盘等航海珍贵文物。这里还详尽介绍了数百年来著名的古船,有各种葡萄牙传统的小船、带帆两排桨船、单桅轻木帆船、双桅横帆船、现代化巡洋舰等,还有年第一架飞越大西洋的水上飞机“圣克鲁兹”号。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盛行于公元15世纪地中海的三桅和四桅杆帆船(卡瑞克帆船Carrack),其特征就是巨大的弧形船尾,以及船首的巨大斜桅。它在前桅及中桅装配了数张横帆,后桅则配上一面三角帆。卡瑞克帆船是欧洲航海史上第一种用作远洋航行的船舰,因其体积庞大,不仅能够在汪洋大海中保持稳定,而且能够摆放足够多的货物。这种卡瑞克帆船在“两牙”航海探险家们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的伟大创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除此之外,博物馆还展出了船上的装饰、货物,航海仪器、船员遗物等,以及不同时期葡萄牙海军将领和士兵的军服,多幅油画生动地再现了葡萄牙航海史上的著名海战。

展厅

战船模型

卡瑞克帆船模型

不同时期葡萄牙海军将领和士兵军服

船上饰物

航海博物馆西面是古本江天文馆(PlanetarioC.Gulbenkian),也是一个科普教育基地。其对面则是贝伦文化中心(CentroCulturaldeBelem),一个由立体几何图形构成的现代化建筑,内有贝拉多尔收藏博物馆(MuseucoleoBerardo)。

古本江天文馆

贝伦文化中心

贝伦宫(PalaciodeBelem)建于公元16世纪末,原为阿韦罗伯爵的府第,后被国王若昂五世收购,长时期作为葡萄牙王室的宫殿,现在为总统府,因外墙颜色为粉红色,被昵称为“粉红宫”。贝伦宫旁为总统府博物馆。

贝伦宫(总统府)

总统府卫兵

贝伦宫对面是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花园,花园中间是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广场(PracaAfonsodeAlbuquerque)。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AfonsodeAlbuquerque,~)是葡萄牙殖民帝国的创立者,曾任印度的首位总督,奠定了葡萄牙在东方的霸权。广场中央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纪念碑,曼努埃尔式基座上是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的站立铜像,广场四周还有四个喷泉。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花园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铜像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纪念碑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花园的西面是贝伦花园,东面就是我们要参观的国家马车博物馆新馆(MuseuNacionaldosCoches),年5月才开馆,大部分藏品都在此展出。国家马车博物馆是个非常值得一看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各个时期葡萄牙皇家的御用马车,其中最古老的是“费利佩二世马车”,为年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三世(同时兼任葡萄牙国王,称费利佩二世)视察葡萄牙时所乘。这是一辆由6匹马拉的木轮车,车厢宽敞,皮制的顶棚用金线缝制,车厢里用红色天鹅绒铺就,座位下有长途旅行时用来垫腿的软凳。虽然总体上比较简单,没有雕饰,装饰也不豪华,但因有近年历史而弥足珍贵。

费利佩二世马车及看似简陋的车厢

做工最为精致考究的是里斯本红衣主教的专用马车,这是年葡萄牙国王若昂五世送给红衣主教的。这辆马车具有巴洛克风格,做工细腻精致,尤其是尾部一组镀金雕塑装饰非常精细:太阳神阿波罗站立中央,夏季女神与春季女神分立左右,下方坐着握手的大西洋男神(左)和印度洋男神(右),中间是一个地球,四周围绕着代表名誉、博爱、真理、正义、希望和智慧的小天使,象征着航海大发现后,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天堑变通途”了。车厢门上绘有红衣主教的徽章。~年博物馆对该马车进行过大修,重点是木制、镀金、纺织品、皮革和金属等部分。

里斯本红衣主教专用马车

里斯本红衣主教专用马车车尾装饰:

夏季女神(左上)、春季女神(右上)、阿波罗(中)、

大西洋男神(左下)、印度洋男神(右下)

展厅中还展出了不同时期的庆典马车,如加冕、检阅、婚礼、洗礼和宗教仪式上王室成员或贵族乘坐的仪仗马车。另外,还有公元19世纪的一些封闭式和敞开式城市马车,技术上经过革新,相继采用了整合式车闸、橡胶轮胎、挡泥板、减震弹簧、车铃等,既方便了驾驶,也使乘客更加舒适、安全。

不同时期的皇家马车

不同时代的庆典马车

19世纪的城市马车

目前在大街上跑的仿古马车

在特茹河南岸的高山上,有一座里斯本大耶稣像(CristoRei),这座建于年的耶稣塑像高达米,其中混凝土基座高82米,耶稣全身像28米,是葡萄牙著名艺术家弗朗西斯科?法朗科(FranciscoFranco)花了10年时间完成的作品,与巴西里约的耶稣像如出一辙。

驱车来到山上的观景台,深深被眼前巨大的耶稣像所震撼,心中充满了一种神圣的敬畏感,基座上方身穿布衣的耶稣张开双臂,就像一个十字架,宁静而悲悯地看着脚下的里斯本和特茹河,俨然就是里斯本的庇护者。基座上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介绍大耶稣像建造过程的图片。基座前方是圣母玛利亚的雕像,只见她抬头仰望着耶稣,似乎在默默地祈祷。

大耶稣像

张开双臂的布衣耶稣

仰望耶稣的圣母玛利亚

在观景台上,可以看到特茹河和对岸里斯本城区的美丽景色,还能听到旁边“4.25”大桥行车的“隆隆”声。

“4.25”大桥(Ponte25deAbril)是连接里斯本市中心与特茹河南岸的高架悬索桥,因与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非常相似,所以被称为金门大桥的姊妹桥。该桥原名叫萨拉查大桥,由葡萄牙前独裁领导人萨拉查下令修建,年建成通车。年4月25日“康乃馨革命”后,为纪念推翻独裁统治、重获自由与民主的这一天,更名为“4.25”大桥。该桥全长米,分上下两层,通行机动车,禁止行人通过;年在下层铺设了铁轨,改为通行火车,上层仍通行机动车。

“4.25”大桥

驾车通过“4.25”大桥

两天半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想了解里斯本,这点时间显然是不够的,甚至还无法分辨出它到底是属于哪一种风格的城市。

里斯本是一个海边城市,有着耀眼的阳光、习习的海风,地处欧洲大陆边缘、毗邻大西洋的地理位置,催生了傲视世界的航海技术,也创造了葡萄牙曾经辉煌的历史。在古老的旧城区里,带着橙色屋顶的房子,装饰着蓝色“流苏”般青花瓷砖的建筑,依山就势建造的广场和阶梯,无休止的高低斜坡,晾挂屋外的衣物,家门口烤沙丁鱼的味道,虔诚的宗教游行,弯弯曲曲的小巷小弄,曼努埃尔式的华丽宫殿,飘着咸鳕鱼和葡萄酒香味的酒馆,风格迥异的古老教堂,哀怨的法多歌声,深受其殖民地巴西的影响而弥漫着的浓浓的拉丁风……,真的说不出这是哪一种风格,但也许就是不同风格文化的碰撞、交融,形成了里斯本独特的魅力,这也是一座开放、宽容的多元文化城市。

里斯本就好像是一幅色彩明亮却透着没落萧条的油画,从中依稀可见这个昔日海洋霸主曾经的辉煌。

里斯本著名的28路有轨电车

注释:

恩里克王子(DonAlfonsoHenrique,~),全名唐?阿方索?恩里克,也译为亨利王子,被西方称作航海家,他是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的三儿子,一个有着十字军精神、狂热的基督教徒。他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家航海学校,网罗和培养航海人才,研究航海科学技术,为葡萄牙日后成为海上霸主、开启“地理大发现”的序幕奠定了基础。

年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去世后,其堂弟曼努埃尔幸运登基,成为葡萄牙第14任国王,号称曼努埃尔一世(ManoelⅠ,~)。曼努埃尔一世在葡萄牙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位的26年里(~年),达?伽马率领船队远航印度,打通了大西洋通往印度洋的航道;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开始殖民印度;卡布拉尔率领史上第一支大型远洋舰队抵达并统治巴西;攻占马六甲,打通通往中国的航道等,迎来了葡萄牙“地理大发现”的辉煌岁月。另外,沿用至今的“好望角”名称也是出自他的灵感。

有人给曼努埃尔一世起了个“幸运儿”的绰号,认为他除了意外当上国王外,登基后马上就迎来了葡萄牙海洋帝国的鼎盛时期,而这个局面完全是得益于其前任若昂二世的努力,他就是坐享其成。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太公平的,曼努埃尔一世任期内的不少重大事项都是在他的坚持下才促成的。

路易斯?卡蒙斯(LuisCameos,~),葡萄牙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其地位相当于意大利的但丁、德国的歌德、俄罗斯的普希金等,在葡萄牙被视为民族的象征。其长篇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也译为《葡国魂》或《葡萄牙人之歌》)在葡萄牙文学史上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葡萄牙人视为“祖国的圣经”。

卡蒙斯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多舛。据说他出生在里斯本一个下等骑士家庭,父亲死于印度果阿,其由母亲抚养成人,在科英布拉上过大学,对历史、文学、特别是希腊和拉丁古典文学兴趣浓厚。20多岁时作为一名年轻诗人混迹于里斯本,经常出入宫廷,并在几个贵族家庭担任教师。他写过许多非常出色的抒情诗、牧歌和几部喜剧,后因与王后的侍女惹出风流韵事而被逐出里斯本,前往驻北非的军队服役,在与摩尔人的战斗中失去右眼。不久回到里斯本后,又因帮助一位朋友而刺伤一名宫廷官员而入狱,年出狱后被派往印度服役,期间开始创作《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其主要内容是描述达?伽马和其他葡萄牙英雄们绕过好望角,开辟通向印度新航道的故事。后来因写诗讽刺印度果阿的葡萄牙总督,被逐出果阿,据说又来到了澳门,并爱上了一个叫“宁芙”的中国姑娘。年,在东方辗转漂泊17年之后,终于带着《卢济塔尼亚人之歌》手稿回到了里斯本。

手稿在年得以出版,但没有引起太大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上海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mj/2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