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话题ldquo留学的班级多是

今日汇率

1英镑=8.人民币

在留学界,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传说,

“全球的商科都是中国人的,全球的工科都是中国人和印度人的。”

这个现象,我也从一个理科留学的朋友那里得到印证,她告诉我说,她所在的班级中国同胞也很多,大概50%。

试想一下,当你进入大阶梯教室上,望着眼前几乎都埋着头,黑发黄皮肤的同胞,内心可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出了个假国。

有些同学甚至调侃“这是让外国人不用出国就能体验留学。”

有同学认为,中国同学多,在进行groupwork的时候,语言无障碍,可以进行得相对顺利。

期末的时候,大家还可以互相帮助,share复习资料,一起复习。

也有同学觉得,这样会让大家容易抱团,英语提高进度变慢,除了和导师和各类老师和工作人员交流以外,难以和国际友人交流,也就更难融入当地文化。

留学所在的班级多是中国人是一种什么体验?我们一起看看大家都做了怎样的分享?

刘若愚:

刚好这学期上了一门人里有94个中国人的Finance的课。

我为什么这么清楚这个数字,因为上上一周这门课临时换了一个老师,一个澳洲大叔,大叔一上来就问乃们这个班上有多少是中国人呀?大家举了一片,大叔说数不过来,放下吧放下吧,有多少不是中国来的?然后有6个人举手了,这门课有人左右。

体验嘛,没什么特别的体验,因为这么多有中国人也在我的预料之内。这门课没有小组作业,所以基本上就是上课-做练习-下课-复习。这里说一下,如果有小组作业的话,一定要勾搭一个母语是英语的组员,不一定是澳洲本地人,像我这学期另一门课就勾搭到一个毛里求斯的女生,毛里求斯历史上被英国殖民过所以官方语言是英语,到最后她可以帮助改文章,效果很好。

如今世界各个大学有都有很多中国人而且逐年增加这是个客观现实,没必要回避,也没必要因此而影响你的留学计划。认识本地人和提高英语有多种方式,住寄宿家庭、打工、旅行,或者培养一些爱好加入一些社团。说到社团,西方的大学普遍完全打破了行政班的编制,你只能说某个同学同一时间和你上过同一门课而不能说他是你同学,所以毕业后以前一个社团的联系会很紧密。总之,留学体验是自己创造的,班上中国人的多少和留学体验的好坏没有直接关系。

去年我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利用选修课的机会选了一些诸如社会学、犯罪学和中国近代史的课。这些课上九成以上都是白人,课基本符合我印象中西方大学的课堂里应该有的样子:讨论很激烈,学生经常打断老师讲话和老师辩论;如果Finance课我上课没认真听下课自己看书做练习还能补回来,社科类的课如果不仔细听就会错过很多有价值的观点,特别是讨论过程中。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近代史,和我一起上课的有一半都是大叔大妈,他们真的是对中国历史感兴趣才选择这门课,而我作为班上仅有的几个从中国大陆来的学生,自然地成为他们问问题的对象。他们感兴趣的有辛亥革命和军阀混战等话题,解答的过程倒是提高了我用英语解释中国的能力。

希望能帮到一些对此类问题有疑虑的知友。

yxyang:

我在上AsianAmericanStudies的写作课时,老师让我们看电影,李安的《喜宴》。老师是第5代华裔也懂中文。

然后,老师忘开英文字幕了……

结果……

全班10分钟之后才反应过来……在这10分钟内80%的人都在讨论里面说的是不是上海话…

做作王子:

我在悉尼大学攻读电气专业,全实验室好像除了一个中东的妹子全是中国人,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讲师副教授教授全是中国人,开组会直接中文…然后院长也是中国人,还是我老乡…

还有一段是我听说的,一个同学高中就来澳洲了,选外语选的是中文,然后,一群中国高中生听一个澳洲白人老头讲中文……老师调皮的在ppt里加了这么一个图。(当时朋友圈刷屏了)

陈然:

我研究生毕业于CMU的CS项目,具体是MCDS(MasterofComputationalDataScience。申请CS项目的同学可能会知道,这是北美最著名的CSProfessionalMaster项目之一。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项目,年年招人几乎翻番,然后到出名,中国学生占了最近几届的80%~90%。

而出名之后,才开始追求录取的Diversity,开始多招其他国家的学生。我们这一届13Fall入学的43人中,中国人40,印度2,泰国1。

如果说有啥感受,最大的感受就是,不需要花时间在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把心思更







































白癜风专家刘云涛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mj/2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