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起来,誓死打赢联想荣誉保卫战

我们科仪身为一个民族企业,要为我们同根同源的联想正名,大家要了解真相,一起行动起来!

以下文章转载于联想控股微空间、

飞象网项立刚、周掌柜团队整理、风能电风扇、秦朔朋友圈、芯智讯-浪客剑

联想的战友们:

近几天,我从朋友转给我的文章里注意到,突然出现了一些直指联想、用词相当恶毒的文章,甚至把“卖国”的帽子扣在联想身上,声音竟然越来越大,致使联想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这让我非常震惊!由于这些年我不再担任联想集团的任何职务,不了解这件事的始末,于是我向元庆和联想集团的多位高管,包括当时参加3GPP会议的联想代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我、元庆和联想控股总裁朱立南认为,我们有必要向联想的全体员工说明实际情况和调查结果。

这是发生在年关于5G信道编码标准方案投票的事情。在整个投票过程中,联想集团代表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基本的,要维护自己企业的利益;还有一个更高的原则就是要注重大局。什么是大局?大局就是国家和行业发展的整体利益。

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是全球影响最大的通讯标准化机构,主要协调各组织形成通讯领域的标准制定,这是一个非常专业化的学术组织,会议都是纯技术领域的讨论。在3GPP组织的5GeMBB方案第一轮(RAN1#86bis)投票的时候,联想集团基于自身前期技术和专利储备,选择了LDPC技术方案。在第二轮(RAN1#87)投票时,我们综合考虑国家整体产业合作、创新与发展,坚决选择了联想之前没有太多技术积累的Polar码方案。在整个过程中,我个人认为,联想的投票原则没有问题,执行也没有问题!

为求证这一结论,我专门和华为的任正非先生通了电话,任总对我表示,联想在5G标准的投票过程中的做法没有任何问题,并对联想对华为的支持表示感谢。我们一致认为,中国企业应团结,不能被外人所挑拨。

一个技术领域事件,事隔近两年以后,突然间被人翻了出来,还被污蔑为卖国等行为,并不断发酵,这是偶然事件?还是被人利用?种种不正常的现象,不由得不令人深思。

因为所有联想人都明白,联想的品牌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年,一群完全不懂市场的科研人员,怀揣产业报国的梦想,艰难地开始了国产PC品牌的创业之路。几代联想人,一路大风大浪,为之付出了青春,其间有汗水,有泪水,甚至还有鲜血,就是这么拼了命地往前冲,才有了今天联想这个民族品牌,这是联想全体员工几十年心血的结晶!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完全没有自己的计算机产业,面对大批外国企业的大举进攻,如同一个小舢板一样的联想甘冒风险,跟这些庞然大物一较高下,用代理国外产品赚的钱,贴进去来坚持国产计算机的研发,坚决举起民族工业的大旗,最终击溃国际巨头。这样才使国产电脑走进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才使中国的信息产业得以发展!也成为今天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坚实基础!

年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外界在鼓励我们勇气的同时,对并购的结果都不看好。但我们就是坚决去做了!中国,需要有更多企业不断壮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此后几经波折,生死角逐,年,联想集团个人电脑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一,为中国企业争了光!

这就是联想的基因,历经磨难,从未改变。因为什么?绝不仅仅是商业,因为在我们的心中,拥有为荣誉而战的信念,那是我们最大的支撑!

三十多年来,联想与中国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三十多年来,联想从中国出发,走向世界,将一个民族品牌做成了全球品牌,将技术和服务提供给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说明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联想的历史,当之无愧是中国民族计算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中国到世界的一个缩影,全体联想人都会记住历史,传承信念。事实怎能歪曲!联想的荣誉岂能任人践踏!

联想集团的全体同仁,今天的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有失误,就要以非常谦虚、开放的态度,面对现实、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联想30多年的成长过程中,一路跋山涉水,经历九死一生,我们靠的就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今天我们不能容许有人朝我们泼脏水,甚至冠以“卖国”的帽子,如纯属巧合也就罢了,若是有意为之,试图冲击我们的军心,打垮我们的士气,践踏联想人的尊严,打击一个民族品牌的骄傲,我们所有的人,都绝不能、也绝不会有半分容忍!

兄弟姐妹们,到了我们挺身站出来的时候了,朗朗乾坤,如果几万名员工都不能让正气自保,我们还办什么企业,我们就是一群窝囊废!联想的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全体同仁要积极献计献策,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誓死打赢这场联想荣誉保卫战!

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

联想控股总裁朱立南

二零一八年五月十六日

来源:

飞象网项立刚

近日,联想在3GPP会议上的投票,在网络上被演变为一场对联想的围攻,这几天我没有站出来说这件事,而是充分和行业的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沟通,包括华为、中兴的相关人员,连已经去北航当书记的标准专家曹淑敏也被我问了些技术问题。我想更详细理一下这件事。

1.通信标准的通过是一场实力的交锋,同时也是妥协过程,远比网民想象复杂

关于信道编码的投票,有人贴出几次会议的记录,指责联想没有给长码投票,一群脑子简单的网民就以为联想没有站在华为这一边,甚至是联想的投票导致了华为的失败。事实上这些人完全不理解通信标准的复杂。

中国在3G、4G通信标准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取得了较好的位置,有了自己的发言权,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中国还没有到了完全独步天下的程度。3G标准TD-SCDMA通过成为国际标准,美国的支持起了很大作用。当然,美国支持也是利益交换,它是要换取中国对cdma有支持。4G的TD-LTE也是中国主导,这也得到了欧洲的支持,欧洲支持的目的,是换取中国在这个体系中,共同把美国从4G标准中挤出去。这种各种力量的角力、相互支持、相互妥协,就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很多事,不能简单化来由一些网民去判断,去贴所谓爱国、不爱国的标签。

虽然在3G、4G标准中,中国已经有了突破,但是在编码上我们以前还是从无建树,要在这个领域突破,远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如果我们要用华为的Polar来占领所有领域,可能会遭到全面狙击,最后一无所获,所以数据、控制信道完全都采用Polar一开始就不是战略目标。

在信道标准编码上,是三大阵营在竞争。一个是法国为代表的Turbo码,这个码是3G、4G采用的编码。对它的技术评价也是见仁见智,也有人认为它历史悠久、简单、操作方便,是一个好的编码。但是它要面对美国和中国两大阵营,最后不得不出局。

通信信道编码分为两部分,一部是数据信道,一部分是控制信道编码。数据信道编码采用长码和短码,而控制信道编码使用的是短码。

在Turbo出局后,主要进行角力的就是两大阵营,一个阵营以美国高通公司为代表的LDPC,一个以中国华为公司为代表的Polar码。这个对决,中国阵营是没有全胜的预期的,无论技术实力,获得支持的国家与企业,中国和美国正对硬碰,都不占优,如果直接碰的结果,可能会一会所获。

所以中国的策略是力保在控制信道上,采用Polar,这是中国力保的底线,为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在最后的投票时,中国企业要统一行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通过妥协和交换,在其它方面支持别的国家和企业,以获得最后在Polar码的投票上大幅度支持,保证过关。

2.数据信道的长码中国基本采取了放弃态度

确定了力保控制信道采用Polar码的目标,对于数据信道的长码讨论,中国阵营基本采取放弃的态度,里斯本会议,对于数据信道,只有华为一家是支持数据信道无论是长码还是码都采用Polar,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是支持长码和短码都采用LDPC,而中国阵营相当一部分提的是另一个搅局的方案,就是长码采用LDPC、短码采用Polar。这种打法,就是不把搞成LDPC和Polar的全面对抗。因为如果在数据和控制信道完全直接对抗,很可能会让对方团结起来,最后导致我们一无所获。

里斯本会议出现了众多的方案,中国阵营的投票也有多种情况,一种是希望全面采用Polar,一种是长码采用LDPC、短码采用Polar。

这个会议没有吵出最终结果,但是因为对于长码大家的态度是很集中的,除了华为要求用Polar,绝大部分企业都是支持长码采用LDPC,这包括众多中国企业。

所以这次会议得出结论,长码采用LDPC,短码、控制信道下次会议决定。这次会议上联想和旗下的摩托罗拉联署了支持长码采用LDPC,这和绝大部分中国企业的态度是一致的,同时也没有违反中国阵营的原则和底线。

有人指责为什么长码不投给华为,因为在这次会议上,中国阵营根本不追求这个结果,如果这时变成两个阵营对垒,很可能对我们不利。

3.中国企业共同把自己编码方案打入国际标准

一个月后在美国召开的会议,这次会议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数据信道短码,一个是控制信道采用什么编码。

对于中国阵营很清楚,力保控制编码采用Polar,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进行妥协和利益交换,不对LDPC进行全力狙击,换取大多数企业支持支持控制信道采用Polar码。

所以对于数据信道的短码,中国没有站出来强烈反对,联想等弃权,最后在数据信道上,都采用了LDPC。和一位技术专家交流,他也认为数据信道采用一种编码方式也是合理的,如果用了两种编码,产品的开发和稳定性都增加了难度,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中国阵营提出这个方案,就是为了搅局。

最后控制信道投票,绝大部分企业支持了Polar,中国主导的Polar成功入局。这个结果一方面是中国企业团结起来,按照我们的策略进行了投票,同时也通过妥协和利益交换,换取了一些非中国阵营的企业支持。

有人根据后来投票情况,认为联想投票支持Polar无关紧要。一位专家反问我,谁说这是无关紧要,谁敢说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没投票前,各种妥协、协商、利益交换,拿最后的结果来倒退,说联想的票不重要,这是无知。

4.华为感谢联想的支持,证明联想永远是中国阵营的一员

对于这次争论,华为中国专门发微博表明态度,感谢联想对Polar的支持,也非常说明问题,在国际标准的舞台上,中国阵营的企业是团结一致,共同行动的。在整个行动的方式和行为,是为大格局有所分工,不同表现的,为什么要这么做,绝不是几个局外人,或一个大学的博士,查点网上资料就能搞清楚内部情况,就能得出结论的。

这次把网上资料翻出来,演变成对联想的围攻,其实是中兴被美国制裁事件的延续,中兴被制裁,中国某些人,不是愤怒美国政府破坏规则,出尔反而,而是群起给中兴打上不讲诚信、违背契约的标签。在网上查资料,找证据,抹黑中兴是一方面爱国,另一方面打击华为。前段时间这种谣言已经很多了,当时就造谣中兴在国际标准上反对华为。后来发现这些资料无法证明中兴反对华为,而在LDPC的长码联署中有联想,就把矛头转向联想。

其实不难发现,众多围攻联想的,并不是所谓爱国阵营的,这批人和后围攻高铁,围攻中国通信标准,包括抹黑中兴是一批人。

起这个题目的时候,多少有一点顾虑。

我们团队发表的评论大部分都是基于调研的,很多老读者应该清楚,而且很多文章也是前前后后折腾几个月,总怕被骂不扎实。但对联想的这个评论,多少有一点“武断”,其一,我和团队都不太懂这么专业的技术问题(所以我们也很怀疑拍联想砖的那个所谓大咖是否是真专家?),不太懂就很难确切的评论是非;其二,涉及到我们的长期研究对象华为,也不清楚会不会乱评论里外不讨好。

但说实话,最近对联想的抨击实在是让很多人看不下去了,准确的说是非常气愤。对个别意见领袖滥用话语权气愤,对个别媒体不懂装懂气愤,对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追捧“爱国主义”和民粹气愤,更对很多人不了解企业战略管理还“满腹经纶”的煽情气愤。应该说我们团队跟踪研究联想有两三年了,如果算上年左右我个人在《环球企业家》杂志社工作研究联想手机业务应该超过十年了,在这个时间点,觉得还是有必要谈几点我们的看法:

1,中美 的背景下挑拨华为和联想的关系用心险恶:这个事件其实还原起来就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联想到底是否支持华为;第二句话是联想值不值得尊敬。第一点本文最后附了很多经过求证的真实资料大家可以阅读明辨,华为官方已经辟谣,第二点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什么是爱国?联想在年就打败戴尔和惠普获得中国PC市场第一,三十多年估计交税也是百亿级别,很多收入颇丰但是很少交税的自媒体去抹黑联想不爱国是不是有一点奇葩?很多观点其实经不起推敲,明显带有对企业和企业家的恶意攻击。统称的“联想“其实包括联想控股和联想集团两大块业务,年创业已经34年了,距离联想从年手机业务达到顶峰到现在一共才4年时间,一棒子打死、以偏概全着实不厚道,挑拨就更加用心险恶;

2,联想集团的业务并没有外界所言那么差:也许是公众对联想这个民族品牌预期太高,所以对其业务的周期性波动非常敏感。但我们团队深入研究过联想的PC、手机、企业数据中心服务、云服务等多个板块,认为除了手机明显下滑之外,其他方面依然健康且有希望,况且联想集团正在进行深刻的战略转型,转型一旦成功将会是史诗级别的巨头重生,现在评价联想是失败者还为时尚早。这一点我们后面会有深度分析文章;

3,长期以来舆论压制联想的“技工贸”和“贸工技”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伪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联想主体的业务从来不是基于贸易的,那么很早很早的时候靠贸易起家,后面的技术转型也是非常明显的,否则能做到PC世界第一吗?难道批评者认为当时最高科技的PC产品是靠贸易支撑的?另外,从商业战略的角度,技术投资并非仅仅指独立研发,现在我们看到华为这样的企业自主研发取得了成绩,值得大家欢欣鼓舞,但联想的全球化战略也是指向的技术并购、技术研究、技术推广,只不过更多采用了全球化的并购和重组的思路,联想控股和联想集团在高科技行业的投资是非常前沿和巨大的,显然,批评者在狭隘的曲解联想的战略;

4,联想目前的转型是中国高科技企业和全球化企业最前沿的探索:联想集团目前的转型简单说有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PC为主体的B2C业务在新零售方面的战略性调整,这是符合大趋势的;第二个就是企业级云服务和数据服务业务的行业拓展及应用拓展,这一点类似微软的云业务投入;第三点是对AI的战略性布局和投资。总体看,作为运营全球化和业务全球化,以及一年多亿销售额的巨头来看,这个转型非常深刻,而且是需要时间的,在全球的科技巨头中联想面临的挑战非常普遍,舆论对此的批判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缺少全球视野;

5,联想并不投机:外界往往很简单的认为不闷头搞研发就是投机,但有没有反过来想想,“全球化”是投机吗?难道全球化并购IBMPC和摩托罗拉手机是很容易的事情吗?这不是实业吗?如果联想集团进入房地产,或者大规模做PE的股权投资赚快钱,我们可以说他投机,但事实恰恰相反,联想选择的全球化其实也是攀登喜马拉雅的南坡,对中国公司是一个历史性挑战,也注定非常艰难。中国有多少公司在国内牛吹的很大,国外默默无闻?太多了!联想一直在打仗,打硬仗,赚辛苦钱。手机业务也是败了又战,买摩托罗拉也是有很多知识产权和渠道的沉淀价值,什么地方投机了呢?如果非要和华为这样世界级的成功企业对标,难道所有中国其他的公司都是投机的?显然,逻辑不通。

那么说到底,外界对联想一直是有偏见的,当然这个偏见有两个客观的因素。其一就是联想的总体业务和股价确实在下滑;其二就是转型还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或者说在路上。但这种偏见本质是“情绪化的偏见”,大部分持有这种偏见的人没有做过企业,更不用说管理过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对于年就开始打仗的5万联想人来说,对于也算是为中国高科技行业拼搏了半辈子的杨元庆,而或拼搏了一辈子的柳传志,以及重新回归立志改变现状的刘军,这个偏见应该像一把刀子捅进他们的心里,因为他们用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让这个伟大的国家普及了电脑,构架了互联网的基础应用基础,他们给与了很多,需要的仅仅是理解和时间。

以上的看法其实都是可以展开的,我们在后面深度研究联想的文章中会展开,但这里请容许我感性的做一点评价——中国像联想这样有雄心,也有自尊心的企业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柳传志还在老骥伏枥,杨元庆也一直在打仗,他们都不是逃兵,当然,如果他们有个别不完美,也并不能代表5万联想人。更不能用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否定联想的未来,这不客观。

显然,目前事件已经给联想的声誉带来了难以弥补的破坏,这反映出很多社会层面深层次的问题:第一,一直以来中国的自媒体环境对包括联想、华为、小米和百度等企业存在明显的恶意批判,这和个别媒体的专业能力有关,也和价值观有关;第二,不明真相的部分公众其实一直不理解一个逻辑——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敢于在桌子上面玩牌的其实都是值得尊敬的,黑暗的商业角落有,而且很多,如果我们一味的抨击阳光下的企业,本质上也是助长黑暗。说到底,这件事其实并不存在是不是为联想辩护,本身指责就是“莫须有”,对这件事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理性和建设性。

为什么要冤枉联想呢?他为中国高科技行业奋斗了34年,他第一个站出来挑战中国公司的“全球化”难题,他打败全球PC巨头让我们如今这么便利的拥有了电脑、互联网,进而手机。

联想转型需要时间,联想更需要公平,他们也需要这个为之奋斗的国家和人民给与更多的爱与关怀!

附1:综合联想研究院5G实验室以及多家权威媒体的内容:

1,背景:信道编码是5G通信标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芯片实现和专利费用都有很大影响,各个公司都对此给予了极大   作为此次事件中被联想“插刀”的华为的3GPP参会代表之一,我比网上99%的人更有资格,也有必要对此事发表一下观点以正视听。首先澄清一个基本事实:3GPP的成员是公司/组织而非国家。各个公司是为了本公司的利益而战而不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战。因此3GPP里的阵营主要是根据厂商类型形成的阵营,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共同利益。比如说,MTK、Intel、Qual   既然根本就不存在国别的阵营,各家公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那一家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反对另外一个公司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有什么好指责的了?即使是此次“插刀”事件的“苦主”华为,这种事情也没少干过。华为和中兴人脑子打出狗脑子也不是一回两回了。那是华为是叛徒还是中兴是叛徒?

  我举个最近的例子,今年初RAN4讨论NR与2/3G的协作,中兴和高通都不想在EN-DC场景下支持对CDMA2K和HRPD的异系统测量,所以中兴就和高通联合起来极力反对华为起草的发给RAN全会的LS,照某些人的逻辑中兴这岂不也是里通外国了?这种非要把正常的基于商业利益做出的决定上纲上线,用泛政治的眼光去看待的认识本身就是没有道理的。现在我们再说回到FEC方案选择的问题。我提供几点情况供读者加深理解:

  1、极化码的提出者Arikan是个土耳其人。最早是在07,08年他就发现了信道极化的现象,10年在TIT上的论文拿了那一年的IEEE信息论学会的bestpaperaward一夜封神。LDPC的创始人Gallager是通信的祖师爷香农的学生,美国人。不论是LDPC码还是极化码,都不是华为首提的技术。因此最终选择哪个技术方案都和国家或者民族自豪感无关,这仍然是纯粹的利益问题。不能说华为的方案别的中国公司就该支持,华为找他们收专利费时是他们掏还是你们这些嚷嚷的看客掏?

  2、具体是什么利益?专利。华为之所以推极化码是因为华为很早就开始在极化码上专利布局了。据我所知至少早在11年深研所那边就有人开始跟踪此技术。所以等到NRSI立项之初华为就开始推动极化码作为NR的FEC方案。而高通推LDPC也是因为他们在LDPC上布局很久。顺便再说一句,为什么从LTE就一直在用的turbo码到了5G却被排除在外?因为turbo是欧洲人主推的,华为高通吴蜀联合抗魏了。同理,其他公司支持哪个编码方案也是看他们在哪个技术上有积累,有机会吧他们自己的技术塞进去。或者是要看能从中获得多少好处。没有厂家会认为华为是中国公司所以就应该支持华为。没有公司跟钱过不去,重复,没有公司和钱过不去。、

  3、那么为什么会冒出那么多中国厂家支持华为?我不是RAN1的参会代表,所以当时那场干到凌晨3,4点的大战没有亲历。但是事后聊的时候,了解到的小道消息是华为在会前做工作,以减免专利费为条件换取他们在会上投票支持。还不懂的人我就把话说明白点:自己去翻RAN1历次会议的chairmannotes看看那些支持华为的企业之前在RAN1写过几篇提案,参与会场讨论活跃程度如何。为什么那些平常根本不写提案不参与讨论的公司会突然站出来联署WF?再说的明白点:你看看小米、信威和普天。#86上还支持高通呢,#86bis就转为支持华为了。你觉得这是出于什么原因?我只能说,无利不起早。

  4、最后我要说的是,难道你们以为支持了LDPC就是支持了高通反对了华为吗?不要天真了好不好!大公司都是两面下注的。华为推极化码只是因为相对LDPC专利储备更多一点,在LDPC上华为也是有储备的。选了LDPC华为也吃不了瘪。举个例子,后来LDPC定编码矩阵,小矩阵里面就有一个是华为的方案。大家吵归吵,一个人吃独食是不可能的。那别的公司肯定抱起团来反你。所以说,联想这件事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没有什么好批判的。虽然现在中美可能爆发 的背景下,华为高通这种中美公司对决的事情很容易引爆情绪,但是还是希望大家保持理性。专业领域的事情留给专业人士。不要上纲上线,这样对谁都没好处。说难听点,连身为苦主的我们都没觉得联想背后插刀,你们是抱打的哪门子不平?

今年初,亚布力阳光度假村董事长

毛振华

雪地陈情,声讨度假区管委会滥用行政权力挤压民企,引发了一场关于营商环境的大讨论。

“毛振华之诉”的核心,是政府和市场、企业的关系问题。

5月16日,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联想控股总裁朱立南联名向联想集团全体同仁发出了一封信,题为《联想荣誉保卫战》。这封信摆事实,讲道理,动感情,也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悲愤融贯其中。信一发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

在我看来,“柳传志之呼”的核心,是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关系问题。

这封信的背景,是年,国际通讯领域的一个标准化机构3GPP就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进行讨论和投票。

第一轮投票时,联想集团基于自身前期的技术和专利储备,选择了LDPC技术方案。该方案由高通、三星、阿尔卡特-朗讯-上海贝尔提出,LDPC使用时间更长、技术更成熟,这个领域专利权最多的是三星;第二轮投票时,联想集团综合考虑了国家整体产业的合作创新与发展,选择了自己之前没有太多技术积累的Polar码方案。该方案由华为提出,该领域拥有最多专利的是诺基亚和高通。华为在LDPC和Polar两方面都有一定专利,Palar可能更多一些,但并不绝对领先。

最近,这件事突然被翻出来,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联想甚至被扣上“卖国”的帽子,理由是“不支持华为,支持了高通”。

事实究竟如何?柳传志信中说:“我专门和华为的任正非先生通了电话,任总对我表示,联想在5G标准的投票过程中的做法没有任何问题,并对联想对华为的支持表示感谢。我们一致认为,中国企业应团结,不能被外人所挑拨。”

华为公司具体参与当时会议的负责人也作出了澄清。华为官方声明说:“移动通信是个开放的产业,需要业界各方携手合作。华为公司一直致力于与产业伙伴合作,共同打造全球统一标准,建设开放、创新的健康生态环境。”

会议资料都已公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研究。我的基本看法是:

第一,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标准,应基于市场化和专业化判断,以及自身的适配性,尽量减少非市场化因素对决策的干扰。3GPP和所有国际性技术组织一样,非常忌讳某个国家的参与者抱团拉票(类似“围标”)。

第二,技术标准讨论,应该避免标签化的、上纲上线的政治话语。LDPC最早是年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提出的,Polar最早是年由土耳其比尔肯大学教授提出的。华为公司与会的代表说,各方如何“站队”更多是商业考量,“不论是LDPC码还是Polar码,都不是华为首提的技术。因此最终选择哪个技术方案都和国家或者民族自豪感无关,这仍然是纯粹的利益问题。不能说华为的方案别的中国公司就该支持。”

第三,市场是充满竞争与合作的开放过程,不应用“敌人”、“阴谋”等极端化思维去理解。中国加入编码方案的国际讨论是一个进步,今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参与甚至主导的技术标准得到国际认可。这种讨论完全公开,不是靠搞“阴谋”能得逞的。每一轮讨论,因为条件的变化,各个企业的选择也可能变化。华为没有赢得有些信道的主导权,不等于全输,因为仍会参与其中;华为赢了Polar码在控制信道的主导权,也不等于全赢或者碾压了谁,因为这个领域也要合作。全球化,开放的世界,全球价值链,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绝对“通吃”、绝对“独食”是不可能的,而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既然事实本身并不复杂,要澄清似乎并不需要用一场激烈的“保卫战”的方式。那么,柳传志为什么要振臂一呼?在我印象中,联想以这种方式表达一种集体的决心,是非常罕见的。

类似情形大概只有上世纪90年代中发生过。当时政府为了提高国民经济的信息化程度,降低了进口门槛,将进口电脑关税从%减到20%,外资品牌大举进入,国内电脑企业溃不成军。这时柳传志率领联想高管到电子工业部,表示要高举民族工业大旗,把国产电脑做好。自此,联想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和整个民族电脑产业的命运关联在一起,奋力拼搏,以弱抗强,最终成为市场第一,让国产电脑走进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联想是中国的联想,是在电脑产业代表中国的联想,家国情怀是联想的天然基因。

如果了解联想这段历史,就会明白柳传志为什么愤然而起。当他最深切的、刻骨铭心的情怀,以及联想最本质的精神基因,不仅不被认可,还被泼脏水、被妖魔化,能不拍案吗?柳传志待人平和,但在关系到大是大非时,他的态度从来是不含糊的,有棱角的。这时如果不旗帜鲜明表态,那反而不是柳传志了。

我理解柳传志的态度,但多少还是有些悲哀。

悲哀之一,是74岁的柳传志现在也要站出来为自己的初心辩白。因为不辩白,糊里糊涂,可能就会蔓延,甚至变成一种“政治不正确”。因此必须表态。这有点像《孟子》里说的,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爱人敬人,但还是有人“待我以横逆”(对我很粗鲁),尽管我自我反省,并没有不仁不忠,但有人还是继续“横逆”。如果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国产PC品牌领头羊,从中国走向世界、在个人电脑市场上做成世界第一的探路者,还要回过头来自陈“我的中国心”,正常的商业决策也要先戴上一个正确的帽子,难道不令人唏嘘吗?

悲哀之二,是联想集团在收购IBMPC业务后,已经不只是中国品牌,也是全球品牌,其技术和服务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在此背景下,联想集团当然是我们国民的企业,就像丰田和索尼是日本的国民企业,但同时它也是世界的企业,它要在全球发展,就要适应全球各个区域的文化、法律、市场和消费者要求,在各个国家都尽到企业公民的责任,而不能再简单沿用“我是中国人的企业,代表中国开疆拓土”的思维。同理,如果将华为主导的Polar码贴上民族标签,似乎选择Polar就是支持中国,支持中华民族,还有哪个国外运营商敢支持我们,它们如何向本国国民交代?

悲哀之三是,联想集团作为一个有亿美元年收入、5.35亿美元净利润(年数据)的企业,作为Interbrand全球品牌强之一(源自中国的还有华为),代表的明明是中国的正能量,正资产,却莫名奇妙被当成负资产贬损。徒叹奈何!联想集团不是互联网时代最鲜活领先的企业,从战略和产品角度看也有不少值得反思和自我超越的地方,但它一直在脚踏实地前行,创新求索不停步,始终坚守诚信和品质。联想集团有教训,但这种教训和那种对客户和合作伙伴不诚信、不正当、违背商业文明的问题有本质的区别。联想集团这样的企业在中国不是多了,是太少了。假如没有联想集团,就像20多年前国外PC产品在中国卖得比在母国贵一倍一样,中国消费者得到的福祉只会更少。作为联想集团CEO的杨元庆,自年后就开始领导一个在全球运营的企业,其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在本土化和全球化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的不易也难以言表。这样的企业和领导人,被数落成“卖国”,谁痛谁快?!

大企业往往被人们视作强势、巨头的代名词,但大企业其实也很脆弱。除了新技术的颠覆(如柯达的教训),消费者的离弃(如三株口服液和三鹿奶粉),在社交化传播年代,不测的声誉危机也会让大企业感到焦虑和恐慌。对大企业来说,如何建立和公众更好的沟通方式,让社会更好地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问题),这是新时代的挑战。与此同时,社会舆论也要力避"三人成虎"的非理性扩散,否则再大的企业也抵抗不了。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中国企业能够走多远,中国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两个轨道,一轨是制度环境,一轨是社会文化环境。制度环境的关键是法治化的市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理性、客观、文明、负责的社会文化氛围。

中国企业不需要浮泛的赞美,但也需要社会的支持。我们的社会要有更多开放之心、同理之心、建设性批评之心。

最近看微软CEO纳德拉的《刷新》一书,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同理心。“对于合作和建立关系来说,感知别人的想法和感受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同理心在机器中难以复制,在人工智能的世界中,它将是无价之宝。”

纳德拉分享了自己的面试经历。面试官问:“设想你看到一个婴儿躺在街上哭,你会怎么做?”他回答:“拨打。”面试官说:“小伙子,你需要一些同理心。如果一个婴儿躺在街上哭,你应该把这个婴儿抱起来。”

中国企业正在走向世界,也许还不成熟,那就给他们更多包容。让他们的心态也更加开放而不是狭窄。

中国企业会有各种挑战。他们不会哭出声,但他们心里也有泪水。那就给他们更多善良的目光,如果你不打算搀扶一下的话。

中国企业也有不少毛病。那就基于事实勇敢批评,治病救人。但批评不是为了毁灭,而是为了建设。

如果“柳传志之呼”能让更多人思考这些问题,那就会带给我们的商界和社会更多外溢的价值。同时,我也相信联想集团会充分地信赖绝大多数民众的判断力。联想集团的发展离不开30多年来中国消费者和社会的支持,心中常怀感恩,能够激发更强的迈向未来的动力。一次声誉的危机,只是历史长河中被某块突如其来的石头所溅起的浪花,它改变不了江河的航道,也影响不了智者的视线。联想集团的发展关键,还是要进一步加快在智能化、网络化时代的转型和创新。未来,掌握在联想人自己手里。

联想集团要保卫多年积累、视为生命的名誉。我们的商业社会要保卫改革开放年代中国经济的宝贵资产——企业家精神与市场理性。由此出发,我们才能更好地共建开放的市场经济,法治化的市场经济,有同理心的市场经济。

任正非力挺柳传志的背后:联想5G标准投票事件终极解析!

原创芯智讯-05-16

作者芯智讯-浪客剑

近期,围绕联想5G投票事件的话题持续发酵,即便是联想此前已经发布了两则声明澄清,并且华为官方微博也发文感谢联想支持的情况下,众多网民还是纷纷站到了联想的对立面,甚至有网友骂联想是“卖国”。这样的大帽子扣上来,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也坐不住了,甚至还打了电话给任正非交换意见。今天联想再发声明,表示将“誓死打赢联想荣誉保卫战”。

在这则声明当中,联想表示,在3GPP关于5GeMBB方案的整个投票过程中,联想集团代表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基本的,要维护自己企业的利益;还有一个更高的原则就是要注重大局,即国家和行业发展的整体利益。

同时联想承认,在3GPP组织的5GeMBB方案第一轮(RAN1#86bis)投票的时候,联想集团基于自身前期技术和专利储备,选择了LDPC技术方案。在第二轮(RAN1#87)投票时,选择了联想之前没有太多技术积累的Polar码方案。

对此,柳传志认为联想在整个过程中,联想的投票原则没有问题,执行也没有问题!为此,柳传志还致电了任正非。对此任正非也表示,“联想在5G标准的投票过程中的做法没有任何问题,并对联想对华为的支持表示感谢”。“中国企业应团结,不能被外人所挑拨。”

那么联想5G标准投票事件的整个来龙去脉怎么样的呢?对于网友纠结和质疑的一些问题,联想的这篇声明也并未完全解释清楚。

此前,芯智讯在《别再无脑喷了!带你还原“联想5G标准投票”事件真相》一文当中对于联想5G投票事件进行过一番解析,而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网上的各种传言也是越来越多,那么今天,芯智讯根据3GPP的资料再来为大家仔细梳理一遍,对于外界所关心的联想在5G信道编码标准的几次投票问题以及质疑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一并介绍清楚。

两次会上的三次投票

在3GPP制定的5G通信标准当中,分为3大场景:eMBB: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大规模物联网业务;URLLC: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如无人车等。目前,商用价值最高的场景是eMBB。

3GPP对于eMBB场景下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编码标准分别开了两次会议来投票决定,分别是:年10月14日的葡萄牙里斯本3GPPRAN1#86会议和年11月17日美国里诺3GPPRAN1#87会议,共发生了三次投票(需要注意的是不是简单的一个企业一票,而是每个票的权重不一样的):

1、3GPP86次会议eMBB数据码投票

在3GPP86次会议上,主要是讨论了eMBB数据信道长短码的标准,在会议之初有四大阵营:

第一次3GPP询问大家支持什么样的eMBB数据信道方案:

于是乎便有了下面的四种方案:

a、长短码均采用LDPC码:支持企业有Ericsson,Sony,Sharp,Nokia,ASB,Samsung,Intel,QC,VzW,KT,IITH,IITM,Fujitsu,MotM,Lenovo,KDDI

b、长短码均采用Polar码:支持企业只有华为

c、长码LDPC+短码Polar的组合方案:支持企业ZTE,Etisalat,Mediatek,Nubia,Xiaomi,Coolpad,Neul,HWdevices,OPPO,CATR,TDTech,Spreadtrum,Potevio,ITRI,IDC,DT,NTU

d、长码Turbo码+短码LDPC:支持企业有Acceler







































白癫风
治白癜风哈尔滨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mj/2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