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口服药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080.html
从年起至今,陕西卫视“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三次自驾丝路进行全媒体采访,而杨文萌先生曾两次担任团长,一次担任总领队,四年间踏遍丝路十万里,对项目从规划到实施有着深入的了解。近日,我们专访杨文萌本人,让我们跟随他一起,追忆丝路上的苦乐点滴,深度揭秘这群记者背后的故事...
PART1
Q1
以“丝绸之路”为题材的文化项目不少,然而“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在档次、格调、宣传上还是内容记录上,都会令人眼前一亮。最初这个概念是怎么形成的呢?
杨文萌
其实在十年前我们就曾经做过一个从西安开车去罗马的活动,这个活动是为了丝绸之路古遗址的申遗宣传,规模比较小,只有5辆车,但是为之后的项目做了很多基础性的铺垫工作。年国家广电总局推出“丝路影视桥”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影视题材项目,我们就把之前的活动规模扩大,活动规格提升,最终成功入选“丝路影视桥”工程重点项目。
外国嘉宾政要为通关文牒盖章
Q2
可以简单罗列一下您参加过的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活动吗?
杨文萌
第一次活动是年7月19日发车,我们陕西卫视发起组织,联合了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凤凰卫视、陕西日报、陕西画报、西部网等传媒机构组建跨国采访车队,沿古丝绸之路一路向西,穿行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土耳其、希腊、意大利8个国家,穿越多年历史,横跨亚欧大陆。40余名媒体团成员驾驶16辆采访车,全程行驶公里,经过54天的征途,最终抵达古丝绸之路终点之一意大利首都罗马。
年罗马市副市长涅利先生迎接媒体团
年9月28号,万里行车队第二次启程,陕西卫视联合宁夏卫视、甘肃卫视、青海卫视等“丝路卫视联盟”成员,携手中国品牌从西安出发,横跨多年历史,大体沿循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线路,穿行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和地区,抵达目的地---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交汇的节点城市印度加尔各答。活动全程64天,总路程公里。
年媒体团在伊朗
第三次,也就是去年,陕西卫视、甘肃卫视、青海卫视、福建东南卫视、广西卫视等“丝路国际卫视联盟”成员台组建的车队于8月28日出发,活动主题为“中东欧传奇之旅”。车队横穿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穿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等中东欧国家,终点站在设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16辆车52天行程,行进公里。这三次活动的线路,跟陆上丝路的三条国际大通道走向基本一致。
年媒体团车队整装待发
Q3
万里行活动每年都是以媒体为主线贯穿的“媒体行”,这几年沿线发掘了哪些独特的新闻题材?
杨文萌
每次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会针对性的对丝路沿线交通、经贸、人文历史等主题进行复合式报道,通过不同视角解读丝路“五通”。
我们先后专访过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理捷列先科、格鲁吉亚总理加里巴什维利、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以及各国文化、经济部官员,采集权威信息,承担政策沟通的任务;
记者们全程驾车体验丝路公路交通,聚焦建设中的西安空港新城、兰新铁路、哈萨克斯坦“丝绸之路”铁路、中国境外首条高铁“安伊高铁”、希腊帕特雷跨海航运,“海陆空”立体报道丝路道路通联情况;
采访中国最大海外港口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格鲁吉亚最大的中国企业园区华凌工业园,走访了中哈友谊苹果园、陕西重汽哈萨克制造公司,“欧洲义乌”中国商城,罗马尼亚红龙商城等,观察货币流通、贸易畅通情况;
组织走进哈萨克斯坦陕西村、俄罗斯五山城莱蒙托夫纪念活动、土耳其国父纪念仪式、希腊奥林匹亚种植橄榄树、意大利佛罗伦萨中秋联谊会等几十场境外活动,吸引各国民众参与,促进丝路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不光丝路沿线各国政府层积极响应,老百姓也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在土耳其安卡拉到伊斯坦布尔的高铁上,我们采访了列车长,他说这条高铁分别由三个国家修建,其中开行速度最快、最平稳的二百多公里,就是中国修的。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港口负责人说,这个深水港经过中国改造后,货物吞吐能力倍增,成为地中海区域最繁忙的港口,在希腊创造了近个直接或间接就业岗位。在哈萨克斯坦,在建工地上使用的主流车型大部分是我们陕汽集团生产的陕汽重卡。每次在丝路上看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们都非常的骄傲。
当然,不光是中国品牌、中国技术走出去,还有很多的请进来。比如西安到哈萨克斯坦之间开通了“长安号”货运班列,哈萨克斯坦的优质粮油就通过这条铁路干线定期运输到西安,如果现在出去吃饭,我们吃到的肉夹馍、油泼面,原料就有可能来自哈国。去年陕西也挂牌了自贸区,建设了“中欧”“中俄”“中韩”等产业合作园区,跨国贸易投资合作可以说是欣欣向荣。从年,我们把纯媒体的行为升华成了经贸文化综合活动,不仅仅是媒体行动,加了两个字“品牌”,主要是要带中国品牌,讲述中国故事。
引领中国品牌,讲述中国故事
Q4
在外奔走,风吹日晒,媒体工作者们会不会有一些“偶像包袱”?每一年做了哪些相应准备呢?
杨文萌
女队员的话防护的比较严,男队员我没见过打伞的。这个跟晒得黑不黑没有关系,日光特别强会严重晒伤皮肤,年我们进入中亚后没有想过紫外线那么强,后两年我们都会给大家培训,要自带防晒霜,晒伤了会影响工作,大家会戴一些袖套、丝巾,擦一些防晒霜。
我们每年在出发前有一个培训,各国风土人情,法律法规,风俗禁忌都不太一样。包括我们个人的人身安全,车辆的安全,我们每一辆车都会有一个记者兼职安全员,还配备专业的司机保障,还有随队汽修师随时检查车况。去年车队还没走到中亚,一半的人都病倒了,大家普遍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全程不生病的可能性不大,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发烧感冒咽炎等常见疾病,车上会有一个大医药箱,车上一些上了年纪的队员也会带自己老年病的药物。我们为此专门请了专业医生随行,一些常见病需要及时诊治。
随队医生马大夫的医药箱比行李重
Q5
做这么多活动,行程也排得满满的,会想家吗?如何平衡记者们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呢?
杨文萌
其实很多团员,不光是我自己,一出去就是两个月左右。陕西卫视特别组建了一个后勤组,外出的很多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有些队员家里孩子比较小,有些是老人岁数大,后勤保障组会在队员外出的期间对队员家属提供必要的支援。年沿线很多地方手机信号都很弱,上网困难,跟国内沟通只有长途电话,资费非常贵。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大部分地方都有3G、4G信号,能随时连到无线网,跟家里视频通话还是非常方便的。
Q6
团队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大的风险挑战是什么?杨文萌
首先就是工作强度很高,由于路程特别长,所以白天大部分时间在赶路,最长一天我们开了14个小时,将近八百公里。到达目的地后,记者要迅速开始拍摄,拍摄完成后得写稿剪辑,剪辑完成还得把新闻传输给国内,很多地方网速不好,就得整夜守着传输,传完第二天又得赶路。这个工作流程日复一日长达两个月,对记者们的身体和心理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挑战。
每年出发的时间基本都在夏季,户外温度特别高,比如我们车队走到吐鲁番火焰山,地表温度六十多度,记者们还要扛着摄像机外出拍摄新闻。一般出新疆进中亚,行程半个月之后就会迎来一个疲劳期,一大半团员都会患上水土不服、中暑、腹泻都等等常见病,这种情况就是边走边治疗,硬扛。车队行驶途中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路况不好车辆爆胎就非常危险,还有碎石砸碎挡风玻璃等等,每次活动都会遇上,还好我们都做了充足的应急预案,确保行程平安。
吐鲁番火焰山记者赤脚体验地表温度进行拍摄工作
国内一般的出境游,一般最多是十几天。时间久了人的心理生理都会承受不了。但像我们这种工作性质的外出采访做活动,说实话几乎是一项极限运动。记者每天早上7、8点出发,到了目的地已经是下午3、4点,晚一点甚至到了半夜1、2点。到了以后要拍摄,记者要外出采访,剪辑并回传。视频像素很大,要守着整夜传播,连续着没有休息,难度尤其大。这样高强度的采编工作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不间断的持续五六十天,对编辑记者的的挑战是巨大的。
媒体团在罗马尼亚
还有些特殊情况也需要及时应对。去年有一位哈萨克斯坦司机在爱沙尼亚突发阑尾炎,腹部绞痛,动不了,医院去,很危险,现场紧急手术,才化险为夷。去年车队开了一万七千公里,还差几十公里马上就要到匈牙利布达佩斯的时候,在绕城高速,主持人头顶天窗玻璃突然裂了,有块碎石飞进来,差点砸到我们队员的头上,我们紧急停车进行处置,大家感慨安全问题真的一点都不能放松。行百里者半九十,看着前方都很安全,只要没到目的地,差米出问题都是不行的。
Q7
这么高强度的活动,路上很辛苦,是什么支撑队员克服各种困难走了下来呢?
杨文萌
这些所谓的“辛苦”要看是跟谁比了,我经常给队员们说,我们走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当年张骞一百多人骑着马和骆驼去,一去十几年,九死一生,回到长安只剩两个人了。我们补给充足,开车日行千里,已经非常幸福了。每次遇到困难,想想我们大无畏的先行者,大家觉得再苦都能接受。
穿越时空千年对望新时代新机遇新征程中国品牌荣耀欧洲之旅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巨献
丝路国际卫视联盟联袂打造
绘就中欧经贸文化交流新“黄金时代”
奏响国际传播最强音
相约欧洲
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
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火热招募中!
招商热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