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哈萨克斯坦游记的第二篇
哈萨克斯坦游记第一篇请点这里图片来源:Wikipedia
04慵懒午后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前首都,著名的苹果之城,以它的空旷与整洁迎接每位旅人。八车道且没什么车的大街,四五层高的楼,大片的林荫覆盖了城市的各个角落,这里似乎没必要修什么摩天大楼,有的是地,有的是绿。Uber司机离开大路,拐进一条小径,停在一排小区的后院。阳光散落在这一小片花园里,留下汽车离去时掀起的金色尘土在空中荡漾。房东还没有回家,我卸下行李坐在长凳上,晒着太阳,伸展腰背。这是四五排有着一致模样的灰色五层建筑,朴素地不分你我,像四五个穿着灰色制服的布尔什维克青年坐在一起一言不发地回味岁月。在每一栋房子的背面,都有一个小花园,几条长凳,两个双杠和一个秋千。两个俄罗斯裔的小孩儿正在秋千旁玩着足球,他们停下来朝我打量一番,我冲他们笑笑,他俩于是又继续玩起了足球,那片金色尘土于是又荡漾起来。
房东阿呆(名字发音很像,姑且让我这么叫。其实他一点也不呆,相反还很聪明)是个二十来岁的哈萨克族小伙儿,在阿拉木图长大,现在德国留学学习工业工程,会说流利的英语和德语,还是网球运动员。小伙儿高大英俊,有着典型的蒙古化的突厥面孔,他思维敏捷,同时又有些敏感而教条,透着一些书卷气。暑期回家度假,顺便经营起了民宿。阿呆的父亲是一位退休工程师,脾气温和而又内敛,说话客客气气,和我简单寒暄几句后,就进书房看起了书,我于是知道阿呆的气质来自于哪儿了。
老伯的书橱,有本哈萨克斯坦著名诗人阿拜·库南巴耶夫的诗集。摄影:浮生漫游记
厨房里传来咕噜噜水烧开的声音,阿呆用银壶帮我沏了茶,倒上了当地的马奶,我顺手往里加了一块糖,便感受到温暖甜蜜从口腔一直传到胃里。再配上一口包尔沙克,旅途的劳顿瞬间消失了。包尔沙克。摄影:浮生漫游记
哈萨克传统饮品:马奶与骆驼奶。摄影:浮生漫游记
我顺势背靠在铺着传统印花毡布的沙发上,马背上的民族搬进了水泥房子,这些原本铺在圆顶毛毡帐篷里的红黑相间的花毡布也就挪到了沙发上。我的头靠在垫子上舒适极了,目光落在对面的橱柜,里面摆陈着铜银器皿,上面印着鎏金彩花和MashkhurJusup清真寺,橱柜右下角贴着哈萨克斯坦的蓝色国旗:湛蓝的无尽天空,高悬的金色太阳,展翅的草原雄鹰,公羊角印花纹(Koshkar-muiz)的旗帜迎风飘扬在空中。阿呆的家。摄影:浮生漫游记
蓝色对突厥人意义非凡,建立第一个突厥王朝的G?ktürks,便也称作蓝突厥,他们崇拜上天,蓝色即象征着天空之国。在天国治下,哈萨克的骑手托着猎鹰,在雪山草原上捕获野兔狐狸,成为最好的猎手。纪录片《女猎鹰人》剧照
突厥的原意,是作战的头盔,阿尔泰山形似这一头盔,于是生活在这一带的游牧部落便以突厥为族号了。突厥人最早是柔然汗国的臣属,公元年,突厥由高昌北山定居金山,成为柔然锻奴,为其打造铁器。公元年(西魏大统十六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率领部众,打败和合并了高车(铁勒)各部五万余帐,开始发展壮大起来。两年后又打败柔然,阿史那土门称伊利可汗,建立起幅员广阔的突厥汗国,势力迅速扩展至整个蒙古高原。突厥汗国建立以后,人数较少的突厥人融合了大量铁勒人,突厥人的体貌特征也从白种人变成黄白混种。突厥汗国在随后几十年中达到鼎盛,西接东罗马帝国,南据波斯萨珊王朝,东临中国隋朝。鼎盛时期的突厥汗国。地图来源:geacron
公元年,在中国隋朝建立后不到两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并开始内战,虽然分裂东突厥仍然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公元年(贞观三年),唐太宗命李靖统兵十万破突厥于定襄,颉利可汗西逃吐骨浑,东突厥灭亡,遂有“四夷君长诣阙请上(唐太宗)为天可汗“。公元年(唐显庆二年),西突厥亦为唐所灭。突厥灭亡后的唐朝版图。地图来源:geacron
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突厥汗国又经历了复国(后突厥),终又被唐与回鹘所灭。一部分突厥人留在了当地,更多突厥人西迁,一直到东欧草原,土耳其人便是东罗马帝国遗民与突厥的混血后裔。现代突厥人已不再是一个民族,而是多个突厥语族的民族总称,主要分布在土耳其、阿塞拜疆、阿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国的西北、蒙古、俄罗斯南部、以色列及巴尔干地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最早主要是北方的匈奴、西边的波斯人和东北的鲜卑。按照时间先后主要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蒙古等。匈奴灭亡后,东北的鲜卑占据匈奴故地并逐渐南移进入中原,柔然则占据北方草原,其锻奴突厥后来崛起,突厥灭亡后,经契丹、女真,直到后来不可阻挡的蒙古。人类从非洲大草原迁徙进入欧亚大陆,北边一支成为高加索人种(即白种人),南边一只成为蒙古人种(即黄种人),最后相会并混合于蒙古高原,这便是该地区的大致人类迁徙了。
临近黄昏,阿呆邀我去他朋友的姐姐新开的餐厅吃饭,这位朋友就是那辆大红SUV的主人,紧身牛仔裤,黑色皮衣,眼神犀利。当我俩钻进车里的时候,震耳欲聋的电音已经伴着低音炮一起让车身震动起来,下班的堵车让这段行程没有Fast,只有Furious,全哈萨克斯坦的人都挤到路上来了。磨了快一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近郊的一处购物中心,这样集中式的购物中心源自美国,非常适合地广人稀的地方。晚风吹过露台,身上一阵凉意,服务员拿来了保暖毡布给我们披在身上,并搬来了水烟。菜还没上,他们已经开始吞云吐雾了。我对水烟兴趣不大,只顾喝我的啤酒,然后看着天山慢慢从金色变成粉红。阿拉木图近郊的购物中心。摄影:浮生慢游记
阿呆的朋友是邻国吉尔吉斯斯坦人,也在德国留学,所以他俩成了朋友。和中国一样,有条件的家庭都愿意送孩子去欧美求学,不同的是他们更倾向去欧洲而非美国。可能有如下原因:1)更近,中国到西欧和到美国西岸的飞行时间是差不多的,但是中亚到欧洲相比到美国就近很多了;2)历史的联系更紧密,历史上突厥人是迁往欧洲主要移民;3)便宜,欧洲学校在学费上比美国学校更有优势,更何况像德国、法国、丹麦很多大学在一些专业的学习基本是免费的;4)作为前苏联加盟国,俄语十分普及,去俄罗斯,乌克兰这些学费低廉,又没有语言障碍的地区留学仍然是主流;由于哈萨克有少量德裔人口,所以去德国留学也是个好选择。在市区中心,也能看到很多欧美国家与阿萨克斯坦联合办学的大学,XX英国学校,XX美国学校。阿呆和他的朋友马拉尔对于未来有着截然不同的打算,阿呆准备留在德国了,但是马拉尔准备回到吉尔吉斯斯坦,她有一个大家庭,她的外婆、母亲、姐姐都是她无法割舍的亲情。对于阿呆来说,他的选择也能被理解,虽然故乡的生活不赖,但是单一的资源性经济没有提供那么多发展的机会,他的用武之地太少,而且德国拥有优质的福利,老龄化的社会也需要大量年轻劳力,欧洲的生活显然要比哈萨克斯坦丰富,为什么不留下来呢。天山的背面就是吉尔吉斯斯坦,一条隧道会在不远的将来把两国联系在一起,以后这两位朋友以及更多的哈萨克人和吉尔吉斯斯坦人见面就更方便了。阿斯塔纳的政治家也在倡议推出一个中亚联合签证,这样外界与中亚的交流也更为便捷了。而在这个购物中心不远的地方,德国公司正在酝酿建造一座新的汽车工厂,汽车产业也将在哈萨克斯坦逐步建立起来。傍晚的天山。摄影:浮生慢游记
酒过三巡,天色变渐渐暗下来,一轮明月从天山旁缓缓升起。05里海的宝藏驶向未来的列车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让海运成为贸易的主导,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逐渐没落。幸运不会始终眷顾同一片土地,不幸也不会一直相伴。上天让哈萨克斯坦远离海洋,却赐给了它一个里海,虽然里海并没有像外海一样发挥巨大的贸易连接作用,但比这里海水更重要的,是地下流淌的石油,且储量巨大,约有亿桶(全球排名12,根据USEIA)。
里海沿岸的油田。Source:EIA,CIA
哈萨克的石油生产开始于20世纪初,正值世界石油工业如火如荼发展的时期。虽然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率先发现了石油,但是当ColonelDrake于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后,现代石油工业才开始发展起来,石油逐渐替代煤炭为各类工业革命以来制造的内燃机提供动力。20世纪初电气时代的到来以及汽车的快速普及使得石油需求激增,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类汽油驱动的军舰、坦克、装甲车更是突显了石油的战略意义。从洛克菲勒开始一手打造标准石油公司到二战结束,石油工业在野蛮生长中进入石油巨头垄断时代,包括Exxon埃克森(前身为标准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英国BP(前身为Anglo-Persian英国波斯石油公司,世界大战期间为英国皇家海军重要能源后盾)、Mobil美孚、Texaco德士古、Gulf海湾石油及Chevron雪佛龙,这几家所谓“七姐妹”的石油巨头在20世纪上半叶控制了全球绝大部分石油生产及贸易。二战结束后,大量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石油输出国家相继独立,逐步掌握石油生产控制权权,并最终促成了主导当今世界石油生产定价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年成立)。与此同时,国有化石油公司的时代相继到来。年,国有石油公司在全球石油生产的比重仅有7%,而今天这一比例达到了73%,包括所谓“新石油七姐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伊朗石油公司、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皆为国有石油公司。最近十多年来,北美的页岩气革命改变了世界石油与天然气生产格局,石油价格从年至今已跌去一半。Source:Ourrenewablefuture.org
Source:GoldmanSachs
阿萨克斯坦的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和矿产开发,在其出商品中,石油类产品占比达到60%,矿产达到25%。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是其在亚洲部分重要工业基地与核基地,提供了70%的煤炭产量。前苏联主要卫星基地也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将这些卫星基地租用给俄罗斯,每年收取数亿美元的租金。而其进口产品则要分散得很多,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对哈萨克斯坦经济影响巨大,-年的石油价格大跌使得哈萨克斯坦GDP增速急剧下降,其货币Tenge也发生了暴跌。当然,也归功于石油产业,从年到年,哈萨克斯坦人均GDP增长了10倍,贫困人口减少了60%,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哈国政府自然是能意识到过度依赖石油产业的弊端,只是基于其人口及地缘劣势,变革没有那么容易。Source:Comtrade,IMF
到阿拉木图的第二天,新认识的哈萨克朋友伊尔克邀我去Shymbulak雪山上看风景,我兴匆匆地答应了。出发前,房东阿呆跟我说阿拉木图的空气污染很严重,看着这蓝天白云,我完全不敢相信,可能是感受过帝都醇厚的雾霾,就觉得其他地方的空气都好多了。但是,当爬到山顶回望苹果之城时,方才看到一层薄雾(霾)笼罩在整个城市上空。这些年富裕起来的哈萨克斯坦人都买了大排量的新车,再加上汽油便宜,大城市空气质量自然糟糕起来。后来我才知道,阿拉木图之前空气确实有过一段时间特别糟糕,曾排名全球污染前十大城市。Shymbulak雪场以及远处若隐若现的阿拉木图市区。摄影:浮生漫游记
因为我脚伤缘故,所以选择了乘坐缆车。缆车还没到,我们就坐在露台上晒着清晨的太阳。伊尔克从旁边的小店买来两杯咖啡,递了一杯到我手里,又从怀里掏出一盒烟拿出一支点上,聊起了哈萨克斯坦和邻国的关系。当聊到与俄罗斯、中国关系的时候,他漏出狡黠的笑容说,哈萨克斯坦夹在中俄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要左右逢源。我说是啊,中国每年得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大量石油呢,“一带一路”的重要起点也在此啊。哈萨克斯坦对“一带一路”报以了巨大的热情,蓉欧铁路的开通让深锁内陆的土地重新成为连接东西贸易的节点。图片来源:央广网06永远健康、英明的纳书记
纳扎尔巴耶夫书记的照片在街头随处可见,从哈萨克斯坦独立于解体的苏联担任首任总统至今已经在位时间接近三十年了。伊尔克打趣地说,这是他们不朽的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与戈尔巴乔夫关系很好,戈尔巴乔夫曾提议其担任苏联副总统,但是纳扎尔巴耶夫谢绝了。苏联解体后,纳成为维系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政治经济联系的不二人选。
摄影:浮生漫游记
年,纳扎尔巴耶夫通过修宪使其任期不受限制,而这一特例只针对纳扎尔巴耶夫本人。年初,纳扎尔巴耶夫宣布卸任,结束30年的总统生涯,首都阿斯塔纳也重新以他命名,颂扬这位“人民的领袖,国家的领袖”。也许是因为年事已高,毕竟,年出生的纳扎尔巴耶夫,已经马上80岁了,他需要在自己健康状况尚好之时完成权力的平稳过渡。虽然辞去了总统职务,纳扎尔巴耶夫仍然保留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与祖国之光党主席一职,成为李光耀式的幕后太上皇。在纳扎尔巴耶夫执政期间,哈萨克斯坦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大幅削减了贫困人口比例。无独有偶,俄罗斯、白俄罗斯的总统也是任期超长,这三位前苏联国家在其解体后仍然是紧密的盟友,而几位总统的个人密切关系或许多少也维系着这样的联盟。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左,任期年至今)、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中,迷之微笑,任期年至年)以及俄罗斯总统普京(右,任期年-年,年至今)。图片来源:bing
年,三国签署协议成立欧亚经济联盟,成为了涵盖1.7亿人口的经济联盟。亚美尼亚与吉尔吉斯斯坦也随后加入。
欧亚经济联盟版图。图片来源:foreignpolicyblogsShymbulak雪场。摄影:浮生漫游记山顶的圆顶毛毡帐篷。摄影:浮生漫游记山顶的猎鹰。摄影:浮生漫游记阿拉木图传统美食餐厅。摄影:浮生漫游记---------------En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