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71218/5941903.html在一个城市相识了几年,后各奔东西的三路人,决定十一假期,约一个城市同游。福建、青海、重庆、广西、海南、浙江、湖南,集体投票定一个。这一次,就先去广西桂林吧。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自由行,简单做个规划,然后出发。三路人各自出发,各自中转,由南宁,由广州,由北海,最后在桂林阳朔的旅舍会合。然后,阳朔-桂林六人之旅,开始了。阳朔初印象1.没装修完的顶层从开往阳朔的火车里向窗外看,有许多三四层高的楼房,白墙灰瓦红框,外观精美,但仔细看最上面一两层,大多只漆了外墙,透过预留的窗口,能看见里面灰色的墙壁和空旷的房间。同行的人听福建的同学说过,这种情况一般是盖完房子资金不足,等后面慢慢装修。结合蔡崇达《皮囊》里“母亲的房子”一节,共同解释了最初的好奇。2.乍看“一点都不圆润”的山看惯了绵延起伏几公里,起起落落有节奏的山,或抛物线般线条柔和,或阶梯般步步起落,或一面墙似地耸入云宵。这里的山,乍看难以形容,突兀的,旁逸斜出的,不像山的......再看千姿百态,极尽想象,要描述出“你看,这里像什么,那里像什么。”果然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3.花香满城,桂树成林一出阳朔站,闻到阵阵浓郁的香味,那时候还不知道是什么,只觉得很像吃过的桂花糕。一路走着,或浓或淡,常与这种香味相遇。第二天早上推开旅舍的窗户,又是一阵。直到朋友们聊起,“你看,这里好多这种开满小黄花的树。”“我总是闻到一股杀虫剂的味道。”所以,是花开满树、风吹满地的桂花。去过的风景1.阳朔西街都说晚上的阳朔西街是必去之地,热闹繁华,很多灯光,很多酒吧。人也很多,像白天的南锣鼓巷,晚上的丽江古城,像每个城市著名的那几条街。适合惊鸿一瞥,心头一动,作为闹中取静、在喧嚣中发现美的铺垫。于是,有了清晨还未醒的西街,有了住成邻居,推开阳台能喊话的我们。还有了,在西街旁、大江边“第一观景亭”上求婚的动人一幕,那个参与、见证、促成自己幸福,因认识他而认识我却力当娘家人的画家朋友,也终于收获幸福。一开口,旁观的我跟着感动鼻酸到结尾。2.遇龙河竹筏漂流要提前在网上订好票,要清晨早点出发,赶在耀眼太阳未出,汹涌人潮未来之前,享受七公里的山水旅程。烟雾缭绕,伴点小雨,看山听水,沿途幽静,偶尔跌宕,溅湿衣服。一天之计,就这样安心度过。3.十里画廊当地人介绍,这座城市不大,很多景点都在方圆十公里之内,电瓶车是这里最常见的交通工具。租电瓶车游十里画廊,要忽略导航,避开人群,选那条沿江的、相对绕远的路线。中途遇雨,雨停后的风景更加清透。下次,会更推荐这里掩映在群山绿树中的旅店,相比西街,世外桃源了许多。4.桂林千古情临时在旅程里加了桂林千古情,于是更加推荐丽江千古情。后者更深入、完整有逻辑地介绍了云南纳西族的人文历史。5.七星景区/日月双塔有两三小时的空闲时间时,就近选一些景点慢旅行。七星景区里的骆驼峰,远处闪耀的日月双塔,充实了不急不徐的自由行。6.龙脊梯田提前在网上订了票,包括景点门票加旅店接送,上下山可选择步行、自购单程或往返观光车票。我们综合三方意见,选择了买单程。步行上山还是步行下山?体力上,会觉得坐车上山、步行下山省力,哲理上,会认为步行上山,享受登山过程更有意义。我们愿做有意义的一群人。上山的路程是一阶阶不足1米宽、没有围栏的青石板,高山瑶,半山苗,一个个的吊脚楼,交替出现在道路两旁。相比后来路过的具有“天下第一长发村”之称的黄洛红瑶寨,感觉住在这里的人们,很少旅游区的商业气息,大多朴实、自得其所地专注自己的日子。龙脊梯田——世界第一梯田原乡,是此次旅行最重要的一站,原是要为看到这样的景象:图片源自网络于是尽最大可能早出发,但天公不作美,当天下起大雾,越到山顶越浓。买家秀眼中的梯田如此:好在临近返回,半山腰的雾散了一些,于是在低处航拍下这样的画面:虽未亲眼见到,但已足够不虚此行。正如那句“旅途总不免有些遗憾”,我们也没来得及去看20元人民币背景里的兴坪古镇,没吃到当地特色竹筒鸡,和4元一两、5元二两、6元三两的桂林米粉。但专属自己的城事记忆,总是宝贵而美好。美食特色1.啤酒鱼我们在阳朔西街,为了满足“百闻一定要一见”的执念,吃了很贵的网红啤酒鱼(招牌芝麻剑)。味道很好,但同行的人说自己在家也可以做出来,除了找不到芝麻剑骨鱼。2.桂林米粉在不同地方,吃了五块五到十几元不等的桂林米粉,口感软滑细腻,味道相差不大,具体取决于是在旅游区还是居民区。发现之前在别处吃的桂林米粉仿佛都是假的,在桂林,米粉大多是卤拌粉,做好的米粉里带酱汁、黄豆、炸酥的肉皮、卤肉,配当地辣酱、酸豆角、萝卜条、小咸菜之类的配菜,快吃完时再加汤,才是正宗的吃法。而且这里的米粉都是当天统一送货到各个店里,经常下午去的时候,有些店里就卖完了,需要等晚上再配送。3.当地人的小吃我们回程最晚,多了小半天的自由行。骑着美团共享电动车,去探索当地人的日常饮食。5元/人乍喝不惯细品还行的油茶,有胡椒和姜的味道,很是提神醒脑;1.5元一杯的豆腐脑,姜糖水调制,微甜;3元一个的荷叶粑粑,没拍照的炒藕粉......都很好吃,很桂林。临行前坐32路公交去火车站,一路看着闪过的桂花树、行人、门店、建筑,觉得才开始真正了解这座城。4.特产桂花糕、芒果、罗汉果、血藤果、漓江老味道(酱)......还有这次没发现的种种。结尾六人五日游,除各自往返车票、自购特产以及其他个人花销,集体花费元。听同行的朋友说,以后每去一个地方都做个标记,这样就知道都去过哪里,争取把各处走遍。我去过的地方不多,仔细回忆,也就零星那么几个,很多也没有深度游历。但突然想借用陈粒《自然环境》里的一段念白:“我去过很多地方玩儿啊,雪山呐,海滩,看过的风景,却常常变成比喻,在脑海中翻来覆去,我后来发现,只有一个地方我永远玩不腻,就是,你给我营造的(和你一起去的)自然环境。”每个旅行,都有一些人同行,另一半、闺蜜、朋友、同学、同事、孩子、父母(很羡慕父母愿意跟着去旅行的人)......跟别人聊起一座城时,嘴上会说“我也去过那里”,脑海中,会不自觉浮现出当时同行的那些人,和专属你们的故事。桂林再见。下一个城市,等待和你(们)一起点亮。
心情
读书
写诗
音乐
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