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岛是位于楠普拉市东海岸附近的一个珊瑚小岛。在莫桑比克国家历史上,莫桑比克岛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因为在漫长的殖民时代,它曾是国家的首都,殖民统治机构所在地以及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且还是各种文明的交汇点,不同民族、不同人种在此融合、比邻而居;东西方与非洲内陆不同的商品云集于此,物物交换;各种不同的政治力量和军事武装曾于此群雄逐鹿,争夺海洋贸易路线的控制权;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先后在此登陆,留下一批宗教建筑并对该岛居民产生重要影响。
莫桑比克国家的名称即起源于莫桑比克岛,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讲,莫桑比克岛就是该国的诞生地。也正是该岛所拥有的独特的人文景观、丰富而多彩的历史与建筑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年批准为世界遗产地。
图题:莫桑比克岛上达伽马塑像以及驰名的圣保罗博物馆。
东非沿海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个非常开放的地带,散布着许多印度洋海上贸易的口岸。大约在公元5一6世纪间,为寻找象牙与黄金财富,成批的阿拉伯、波斯、印度等不同地区的商人陆续抵达,东非海岸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文明─斯瓦希里(Swahili)文明,并因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而得到迅速传播。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强盛,也把他们的影响传递至非洲大陆,到公元12世纪,阿拉伯人完成了他们的帝国扩张,在东非海岸北至索马里、南至莫桑比克之间建立了许多贸易城镇或贸易中心,诸如马林迪(Malindi)、桑给巴尔岛(Zanzibar)、莫桑比克岛、贝拉等。非洲内陆的黄金、象牙和奴隶由此销往外部世界,遥远的中国、印度和波斯湾(PersianGulf)的商品通过丝绸之路再由阿拉伯人运抵这里。
阿拉伯人还带来了长方形的石砌建筑物、陶器的制作技术、航海运输的独桅三角帆船、武器、调味品以及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还有伊斯兰宗教文化在东非各国的登陆和普及。莫桑比克岛,在西方殖民者到达之前,就已被阿拉伯人建设成东非沿海一个重要的制船中心、一个繁忙的贸易商埠。
图题:莫桑比克岛白人后裔。
谈起莫桑比克岛的名称和历史,不能不涉及葡萄牙伟大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巴斯柯?达?伽马(VascodaGama),同样,描述达?伽马探寻到达东方的海上航线,也会提到莫桑比克岛,将该岛放到葡萄牙人恢宏般地称霸印度洋、垄断海上贸易的背景诗篇中,或许对了解它的历史更有帮助,因为莫桑比克岛也成为印度洋海域被征服的一个贸易据点,见证了葡萄牙由西方到印度乃至东亚的海上航线的创立,并在后来成为“葡属东非”殖民总督所在地。
年7月8日,为了抢在西班牙人的前面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由4艘船组成、共有船员人的探险船队,决心循着迪亚士的航迹绕过好望角,穿越莫桑比克海峡,确立一条通往东方的海上航线,船队的队长就是达?伽马。他此次率领船队从里斯本出发,经过4个多月的航行后,于11月22日绕过好望角。年1月25日,他们到达了今天莫桑比克的克利马内河口,俘获了一个叫达亚内的孟买人,从中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在这期间,由于食物腐败、饮水缺乏,不少船员得了坏血病,船只也需要维修,所以,达?伽马下令在此休整了一个多月。
年3月2日,达?伽马率领他的船队来到莫桑比克岛,他们惊奇地发现岛上有石砌的建筑物、码头和人头攒动的贸易市场,这种场面与当时欧洲盛行的想象中蕴藏财富的地方非常接近。这个由珊瑚礁形成的岛屿是一个非洲内陆向外输出黄金和奴隶的贸易中转站,由阿拉伯苏丹MoussaBenMbiki统管,同时他也是一个较有影响的奴隶贸易商。
当达?伽马的船员询问岛上土著居民这个小岛或岛主的名字时,土著们用斯瓦希里语回答为Msimbiji,这就是国内也有人将该国译成“莫三鼻给”的起源和最初雏形。很快,这位阿拉伯苏丹的名字联拼成Mocambique的葡文写法并被葡萄牙人记载为该岛的名称,后来又升级成莫桑比克的国名并有了Mozambique的英文形式。可以说,达?伽马是这个国家的“发现者”,莫桑比克岛也成为该国的诞生地。
达?伽马于年4月1日到达现在的肯尼亚港口蒙巴萨,受到当地阿拉伯苏丹的袭击,差一点全军覆没,但在马林迪,葡萄牙人的到来受到了热烈欢迎,马林迪苏丹还提供了一个真正能把他们带到印度的向导。年5月20日,依靠阿拉伯航海家艾哈迈德·伊本·马吉德的帮助,达?伽马顺利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葡萄牙人开辟了绕过非洲通往印度的东方航路,奠定了印度洋上的霸主地位,走上一条建立商业帝国的道路,同时也成了欧洲的海外贸易中心。
年,葡萄牙人带来坚船利炮,打败了莫桑比克岛的苏丹首领,正式占领该岛,而后修建军事堡垒,开始享受商贸活动中的征税权利。莫桑比克岛位于莫桑比克海峡最窄的区域带,离东面的马达加斯加岛只有公里,或者说是莫桑比克国土伸向印度洋最突出的部位,这大概也是早期的阿拉伯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在地理位置上均将其视为战略重地的原因之一。
图题:莫桑比克岛遗址。
葡萄牙人的到来,除了想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印度洋西海岸的贸易口岸外,还打算拥有印度海岸的港口,把穆斯林从香料运输中完全排挤出去,从而控制整个印度洋海域的宏伟计划。
年3月,第二任总督阿尔布克尔克率领葡萄牙人夺取了印度西南海岸仅次于卡利卡特的另一大商业中心一果阿(Goa),并将总督府迁到这里,从此,果阿就成了葡萄牙在东方进行殖民活动的中心,直到年才由印度政府收回。
至年,通往印度各地海岸的主要航道都处在葡萄牙人的控制之下。葡萄牙人的贪欲远不止这些,对中国财富的攫取早就成为他们的拟定目标,澳门自年之后,一直被当做租借地供葡萄牙人居住,葡萄牙人费尽心机,终于在东亚找到了一个立足点,很快形成了以澳门为转运中心的几条重要航线,其中就有澳门—果阿—莫桑比克岛—欧洲的航线,中国的货物如瓷器、茶叶、丝绸等运抵欧洲,大受欢迎,为葡萄牙人带去数倍的利润。
在葡萄牙入侵莫桑比克后的多年,其殖民重心集中在伊尼扬巴内省以北地区,尤其是沿海各地。从年到年,殖民地莫桑比克的行政权由葡萄牙设在遥远的印度果阿总督代为行使,莫桑比克岛和果阿因同属葡萄牙人在印度洋的殖民势力范围而被紧密地联系起来。
莫桑比克岛上有一座建于年的印度寺庙,表明了当时已有一定数量的印度人移民至此,文化的碰撞,人员的流动,使莫桑比克境内出现了果阿人(Goanese),印度境内出现土生土长的葡萄牙后裔(Hindu-Portuguese)。所以,中国的澳门、印度的果阿、莫桑比克的莫桑比克岛和葡萄牙的里斯本之间表面上看来相互距离遥远,但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殖民范围的不断拓展,为更好地控制葡属东非地区,葡萄牙国王决定从年起,在莫桑比克另设殖民总督府,派遣总督进驻莫桑比克岛进行统治,将莫桑比克直接掌管到里斯本的影响之下。此后,莫桑比克岛成为总督所在地,是当时莫桑比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一直履行殖民地国家首都的功能,直至年。
但从19世纪末期后发生的一些变迁,让莫桑比克岛的繁荣景观无可避免地走向终结,先是在年,葡殖民管理当局将总督府从莫桑比克岛迁往南部德拉戈亚湾(DelagoaBay,年独立后改名为马普托湾)的洛伦索─马贵斯(LourencoMarques,独立后改名为马普托市),接着是年纳卡拉港口的建立,最后是年地方管理中心移至楠普拉市,使莫桑比克岛前后丧失了其延续几百年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地位而逐渐衰落。
图题:连接莫桑比克岛与非洲大陆的SarmentoRodriguesBridge。
年,当时的殖民总督SarmentoRodrigues为发展该岛的旅游事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下令建造一条3.5公里长的单行车道石桥,将此岛与大陆连接起来,后来,石桥被称为SarmentoRodriguesBridge。年,莫桑比克获得独立,大多数的葡萄牙人及其后裔离开了此岛,他们遗弃的房屋被接管。在随后莫桑比克长达16年的内战中,情势更加恶化,经济严重萧条,同时,陆地上大批逃亡人员也因为内战涌入莫桑比克岛,导致了人口膨胀与贫困的加剧。
今天的莫桑比克已进入到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贫困得以遏制,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待提高,莫桑比克岛上的居民也面临新时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不得不正视人口与环境的压力,莫桑比克岛仅有2.5公里长,最宽处也只有米,在这个袖珍型的珊瑚岛屿上,竟然居住着1.5万个岛民,大多数拥挤于岛上的马古提区(BairroMakuti),为非洲最密集的居住地之一。
现莫桑比克岛作为国家的诞生地以及岛上幸存的大量而丰富的建筑和文化遗迹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定为世界遗产地(WorldHeritageSite),同时也是莫桑比克最有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因受交通条件的限制,每年到达岛上观光旅游的外国游客并不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