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好说话会死吗澎湃在线

<

原创晏凌羊晏凌羊收录于话题#好好说话1#网络喷子1#晏凌羊14

阅读全文约需6分钟

“你好好说话会死吗?”

文/晏凌羊

01

前几天,我从小区侧门出去,顺嘴问了保安一句:南门现在开了吗?

保安没好气地回答了我一句:“你真的住这个小区的话,自己能不知道吗?”

这话有双重意思:第一、他怀疑我不是真的住这个小区;第二、他认为这些信息我应该知道。

我当时就觉得:啊,这人怎么这么说话?如果他知道,那他回答我“开”或“不开”就Ok了。如果他不知道,那就回答一句“不知道”,我也不会嫌他服务态度不好。可他选择了所有回答方式中,最差劲的一种。

上一次也是这样。

我在门口看到物业公司贴出来一个通知,就跟保安确认了一下那个通知的有效期。

我问:“你好,现在这个通知的规定还在执行的吧?”

该保安回答我:“你自己长了眼睛不会看的吗?”

这两个保安,平时在家里可能也是这么说话的,他们的家人可能也是这么跟他们说话的。在那样的语言环境中,也许他们压根儿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甚至对这一切习以为常。

别问我怎么知道,因为我爸说话也是这样的。

前几年,我陪他回老家处理宅基地纠纷,并叮嘱他说:“这次回家处理宅基地的事情,要跟村霸打交道,我们都要小心点。你中风后腿不方便,能智取不要硬拼。”

我爸:“你那么怕的话就不要处理了,呆在家里当个缩头乌龟,找个保险柜躲起来!”

我:“我是这个意思吗?”

我爸:“那你啥意思?我的事情你不要管!我知道买那点宅基地的钱你分分钟能赚来,但这根本不是钱的问题!他们家敢动粗,我就拿这条命跟他们干,真有个什么事,你连尸都不要来收,就让它臭在那里!”

我:。。。。。

还有一回,饭桌上有一道菜:猪心炒辣椒。第二天,依然是这道菜。

我问了一句:“你一次买了两个猪心啊。”

我爸:“我没资格这样买吗?”

我:。。。。。

我爸这辈子从来没学会好好说话,所以跟我妈冲突不断。有时候他说出来那种话,一句比一句难听,跟杠精网友有得一拼,你都不知道为何他们理解问题的方式会是那样。

我妈也好不到哪儿去。

上周,我妈跟我爸说了唯一的一句话:“是谁让你把水倒到那个盆里的?你是吃屎长大的吗?”

老粉们都知道,我的原生家庭比较糟糕,又穷,父母又不和睦。现在我父母还是同住一个屋檐下,但基本上不跟对方沟通和交流。

坦白说,我爸和我妈若是单拎出来,在农夫和农妇中,素质算是不错的。

两个人都识字,都勤快,都善良,都没有不良嗜好,都对(外)人诚恳....可是,这样两个人却把日子过得炮火两天、满目疮痍。

究其原因,不过就是两个人都不肯好好说话,从来不肯。

我从小到大,就没见他们俩用正常的口吻跟对方说过哪怕一句话。

明明一句话可以交代完的事情,他们非要在那句话后面加上无数贬低、辱骂对方的后缀语。

说到底,还是因为:与外人斗,与天地斗,都斗不过。只有搞内斗,其乐无穷。

以前我们老是提及“家教”这个词,可家教具体包含哪些方面呢?吃饭不bia唧嘴、有人来家里要端茶递水以及去别人家不乱翻别人家柜子、包包和冰箱等等。

但我觉得,最好的家教应该是:好好说话。

能用陈述句回答的问题,不要用反问句。

举个例子,如果有人问你:可以帮我削一下铅笔吗?

如果你没空,那么,最差劲的回复是:“没看我正忙着吗?你自己没手吗?”

一般回复是:“我没空,没法帮你。”

好一点的回复是:“我现在没空呢,你先自助一下吧。”

采用第二种回复方法,你在涵养方面可能已经跑赢生活中百分之七十的人了。

02

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好好说话”的场景?

我随便列举几个。

第一、好为人师。

不知为啥,感觉网络上的人生导师、语文老师特别多,还是自告奋勇、义务劳动的那种。

很多时候,他们连语境都分不清楚、原意也看不懂,就来指导你:“你这个词用得不对,你这样说话、做事不对。”

言下之意:“像我一样想、一样做,才是对的。”

搞得人只想回复:“好好好,你对你对,全天下数你最对。”

很多时候,我只吐槽一个“现象”,但“热心”网友却总会觉得:你遇到问题了,你需要我的建议帮你解决掉这个困扰你的“问题”。

从买房到育儿再到写作、和父母相处,只要我分享自己的生活,就有无数热心网友给我提建议,以至于有时候我怀疑自己在他们眼中是不是一个低能儿。

可是,如果我真想求助,我会用“求助”口吻,不是“吐槽”口吻。比如,养猫的细节,我确实需要求助养猫达人。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跟网友来这么一场对话:

网友:我建议你………

我:我不需要建议的,我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网友:不,你需要。

我:行,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钱,不是建议。真那么热心,直接往我卡里打点钱,好不啦?

我觉得一个人如果占着自己资历老点、挣得多点、身份地位高点、经验丰厚点、知识面广点等等,就开始摆臭架子、好为人师,就真把自己进步的路给堵死了。

如果一个人一无是处,还要指导别人,那就真的是“蠢且不自知”了。

这类人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活搞到一团糟,但他们不忙于重建自己的生活,却热衷于站在上帝视角“拯救”别人。

为啥热衷“拯救”呢?因为别人遇到问题了(实际上人家自己能解决),给了他们一种“我好能干”的虚幻感觉。

他们确实只能靠指点别人获得一点点“我比你强”的自信。

第二、“话里有话”的讥讽,也算是“不好好说话”的表现。

这类人讥讽人的话,大多不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言下之意”里。

“我只是提醒了你一下而已”。

言下之意:你那么大反应干嘛?

他们从不反省自己是不是在多管闲事。

“换我就不会这样。”

言下之意:你这样想、这样做是错误的,只有我的处理方式是正确的。

他们无法对他人生出同理心,却太着急秀优越感。

“孩子不懂事,可你已经是成年人了啊。”

言下之意: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

他们无法就事论事,只会给你扣帽子。

“为这么点事(钱),不至于啊。”

言下之意:你心胸狭窄,斤斤计较。

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是在慷他人之慨。

每次遇到这种人,我的第一反应是:别端着,别憋着,别怕事。爽利点,把你想骂人的话都骂出来。这么端着说话还自诩自己很会说话,我替你难受。

第三、话里加醋。

嫉妒是人之常情,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把自己对别人的嫉妒之意表达出来。真想表达,直接说“我嫉妒你”,远比“话里加醋”要显得情商高。

生活中那种不管你说什么,都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ly/12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