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知道错了改过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佛家的境界,讲究的是一种悟,而不是看表面现象。现实中的放下屠刀者,绝对成为不了佛,也不能洗刷他应有的罪名。但是只要知道错了,立即忏悔,改过自新,就可以重新做人。

一、敢于认错

1.忏悔得美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功可造。我们修行,就是要去习气毛病,去肮脏的思想,现出本有的光明,本来之智慧。

佛陀时代,有一位波斯匿王,他的女儿们个个都很美丽,唯独赖提公主奇丑无比。凡是见到赖提的人都会受到惊吓。波斯匿王为了不让百姓们受到惊吓,也不让自己丢脸,便将赖提锁在深宫里,不许她见人。

赖提渐渐长大,到了适婚年龄。波斯匿王为赖提的婚事伤透了脑筋,若是将赖提许配给高族大姓,对方一定不肯接受,因为赖提实在太丑了;若是嫁给—般的小老百姓,偏偏赖提又贵为公主,身份不相配。就这样,波斯匿王反复思量,忧恼了许多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好法子。

波斯匿王要家仆悄悄去找寻已家道中落的族姓长者的儿子。家仆寻找多日,终于在街角找到正在向人行乞的长者的儿子,家仆将他带回王宫。

波斯匿王问长者子:“我有一个女儿,很丑陋。我打算把她嫁给你,并且附上一笔丰厚的嫁妆,不知你是否愿意?”

长者子恭敬地回答说:“只要是国王的命令,我绝对服从。”

于是国王便将赖提嫁给了这位长者的儿子,并为他们夫妻建了一座宫殿。同时,再三地嘱咐长者子千万不能让赖提出来见人,出入宫殿一定要锁紧门户。

赖提从这一座深宫换到另外一座深宫,依旧跟从前一样过着幽闭的生活。而长者子却从落魄的穷小子一跃成为享有荣华富贵的驸马爷,许多过去冷漠的亲友们又重新热络地交往起来,因此,长者子每天都有应酬不完的宴会。但每次的宴会长者子总是独自出席,不像其他人皆有妻子陪同。时间一久,众人起了疑心:“怎么从未见过公主呢?”

于是大家想出了一则妙计:就在一次的宴会中,大众酒酣耳热之际,有人开口提议后天聚会每个人都要带妻子出席,没带来的人要罚金,大家附和,唯独长者子一言不发。

很快,聚会的日子又到了,长者子依旧单独赴约,而且甘心受罚。于是众人再次起哄,说:“明天再聚一次会,没带妻子出席的人,要罚更重的罚金。”

就这么接二连三地几次下来,长者子始终都单独赴约,甘心受罚。这下子众人可真是起了大大的疑心;商讨了半天,得到了一个结论:“公主若不是美若天仙,就是丑如妖怪。”好奇心的驱使使众人决定一探公主的庐山真面目。而长者子在宴会结束回宫之后,看到了公主,感叹地说:“唉!我在这几次的聚会里都为了你而被罚啊i”

公主觉得奇怪,便问:“为了我?是什么原因呢?”

于是长者子便将这几次聚会中众人的起哄与国王再三的交代一一道出,让公主明白。赖提一听,心中深生惭愧:“过去不知造了什么恶业而得如此果报,真是惭愧啊!”

从此,她便时时忆佛、念佛、忏悔。

有一天,长者子又独自赴宴会去了,赖提一个人在深宫里倍加恳切地忏悔自己的罪恶,愿佛能够哀悯,慈光摄受。

因为赖提的至诚恳切,感动得佛陀从地涌出。初涌出时,赖提见到了佛的头发,心生欢喜,自己的头发也随之变得乌黑柔软。如是次第见到佛的额、眉、眼、鼻、及至全身,赖提心中欢喜无量,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形躯丑陋尽除,相貌庄严,此时的赖提真是美若天仙。

而在宴会的这一边,众人殷勤地向长者子劝酒,一杯接着一杯,果然,长者子不胜酒力,很快就被灌醉了,众人趁机拿了钥匙,一路往王宫奔去。到了王宫门口,众人紧张地打开大门,向里一看,惊得目瞪口呆,眼前这位倾国倾城、举世无双的大美人到底是天女还是公主?慌乱中,众人又关上了门,一路赶回宴会,趁长者子仍在昏睡中放回钥匙。

不久后,长者子醒来,只见天色已晚,急忙赶回宫中,宫门一开,长者子也傻眼了!

“你,你是谁?为何在这里?”

赖提笑着回答说:“我是你的妻子赖提啊!”

长者子说什么也不愿相信,于是赖提便将自己深深忏悔,蒙佛慈爱,亲睹如来,感得自己形体变化的过程叙述了一次。长者子听了很高兴,便带着赖提去见波斯匿王。波斯匿王见了也很高兴。

“忏悔”是提升心灵的最佳妙药,它不但令我们能够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而且更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言行,不再重蹈覆辙。世人对于美丽的外表总是汲汲营营苦追求,外在的美丽,又岂能长久?想来改变赖提公主命运的就是“忏悔”这服良药,正如人们常说相由心生,心境转了相貌自然会改变。而至诚恳切的,也正是追求美丽人生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2.吃下自己的错误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一天,风外禅师和徒弟们因事耽搁,误了晚餐。担任厨师的奕堂禅师匆匆来到菜园,割了一些青菜。不料,一棵青菜下面正好藏着一条蛇,被奕堂无意中割断了,蛇头混在青菜里,奕堂没看见,一锅炖在菜汤里。

吃饭时,那些不沾荤腥的和尚们,当然不知道菜里加了一道特别的“作料”,只觉得今天的菜汤味道鲜美,跟往日大不相同,都对奕堂的厨艺大加赞赏。

忽然,风外禅师发现自己的钵中有一只蛇头,他不动声色,把奕堂叫到身旁,用筷子夹起蛇头,平静地问:“这是什么?”

奕堂面不改色,淡淡地说:“哦,谢谢老师!”说着,接过蛇头,平静地吃了下去。

奕堂吃的不是一只蛇头,而是自己的“失责”。犯了错误,却喋喋不休地解释原因,表明自己没有错,证明自己错得有理,只能说明修养不够、境界太低.不如坦然承认,勇于负责,然后积极改进。

3.何必为了小事而争执

不为小事而执着,是对自己的一种宽容。

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士就兴冲冲地抱着一束鲜花和一些供果,赶到大佛寺想参加寺院的早课。

可是,没料到刚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朱友峰撞个满怀,将他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到满地的水果忍不住叫起来:“你看!你这么粗心,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怎么给我一个交代啊?”那个人名叫李南山,他也非常不满地说:“撞翻已经撞翻,顶多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你干什么那么凶啊?”

朱友峰十分生气:“你这是什么态度啊?自己错了还要怪人吗?”

接下来,两个人互相咒骂起来,互相指责的声音很大。

广圄禅师正好经过这里,问明原委后,说:“莽撞的行走是不应该的,但是不肯接受别人的道歉也是不对的,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为。能坦诚地承认自己过失及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举止。”

停了片刻,广圄禅师又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协调的生活层面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在社会上,如何与亲族、朋友取得协调;在教养上,如何与师长们取得沟通;在经济上,如何量人为出;在家庭上,如何培养夫妻、亲子的感情;在健康上,如何使身体健全;在精神上,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如此才不会辜负我们可贵的生命。想想看,为了一点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一片虔诚的心境,值得吗?”

听到这里,李南山说:“禅师!我错了,实在太冒失了。”说着便转身向朱友峰说:“请接受我至诚的道歉!我实在太愚痴了!”

朱友峰也由衷地说:“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为点儿小事就大发脾气,实在是太幼稚了!”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我们没有必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执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应该既要有敢于坦诚地承认自己的过失的勇气,又要有接受别人道歉的雅量。

4.偷珠贼

为别人点一盏灯,就是为自己点一盏灯。

从前有一个名叫贤直的小偷,由于他犯案累累,因此全国人都知道他。后来,贤直有机缘听闻佛法,深觉过去罪业深重,便生起殷重的忏悔心,决定金盆洗手、重新做人。从此,他不但勤诵经典,而且还发心持守八关斋戒。

一天,国王最心爱的一颗宝珠遗失了,朝中大臣议论纷纷。有人就向国王说:“这一定是贤直那个盗贼干的好事,只有他有胆子敢潜入宫中,偷走陛下珍藏的宝物。”

于是,国王向众臣询问对策,有人建议:“陛下不妨将他捉来拷问一番,如此不就真相大白了吗?”国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命人将贤直关进大牢。

在一连串的审问之后,贤直坚持称没有偷珠,所以案件始终得不到解决。

“唉!我也不是不明理的人,既然没有确切的罪证,就把他给放了吧!”国王说。这时,有一个大臣站出来发言:“陛下,臣有一计,可以试出贤直所言到底是真是假。”“哦!说来听听。”国王很感兴趣。在大臣一番陈述之后,国王露出满意的表情:“好!就依你的计划行事。”

几天以后,朝中下了一道命令,说要将贤直处死。原来,大臣的秘密计划已经展开了。贤直拖着沉重的脚镣手铐,坐上刑车,准备被押往刑场处决。在刑场上,监刑的官差令他喝下一杯烈酒,贤直不疑有他,一股脑儿就全喝了下去。没有多久,他突然觉得眼前一片模糊,天地瞬间移位,一大片黑幕袭来,他就昏倒在地,不省人事了。

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在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中,眼前有许多美若天仙的少女,正高兴地弹琴、跳舞、唱歌。

“对不起,请问这是什么地方?”贤直问。

“主人,这儿是天堂,我们是服侍您的天女。”一位少女回答道。

“天堂?我怎么会到天堂来了?’贤直非常疑惑。

“主人,因为您前生偷了国王的宝珠,所以才能到天堂来享乐啊!”少女说。

“荒谬!如果我真的偷了国王的宝物,死后应该去地狱受苦,怎么可能投生到天堂来?能投生天堂,一定是具备了不偷盗的因缘。况且,我曾经看过佛经上说,天人都是不眨眼睛的,你们从开始到现在,眼睛不知道眨了几回,怎么可能是天人?”贤直理直气壮地说。

装扮成天女的歌妓,在试出了贤直的真心话以后,将实情一五一十地禀告国王。国王听了,哈哈大笑地说:“他一定没偷我的东西,快把他给放了吧!我要重重地赏赐他。”

贤直因为心地坦荡光明,又勤读、钻研佛典,所以不但救了自己一命,还得到了国王的嘉许。

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确不假!贤直因有前科而被人冤枉是偷宝珠的贼,但因他自知悔改,所以不管人们怎样让他承认是偷珠贼,他都坚称不是,即使在国王与大臣们巧妙设计的“天堂”里,也能据理指出谬误,让众人心服口服,最终得回自己的清白。对改过自新的浪子,应该多几分信任,少一些猜疑。

5.无上的修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够改正就是最好的。

某家庭有兄弟两人,父亲临终时,再三吩咐长子:“你的弟弟年纪小,连东西南北都搞不清,你要好好照顾他,免得他受到饥寒之苦。”

在父亲悲哀的拥抱中,父亲终于放心走了。可是,哥哥的妻子心地不善,父亲死后,不时在丈夫面前说弟弟的不是:“眼前弟弟年幼不懂事,他长大后必然会跟你争分遗产,与其这样,不如现在做个了断。”

起初,哥哥充耳不闻,甚至骂她不对,无奈,他禁不住妻子不断唠叨,逐渐也受到了影响。有一天,他把弟弟带到人迹罕至的山里,将他绑在一棵柏树上,他不忍心亲手杀死幼弟,只想让他去喂虎狼。临走时,他对幼弟说:“你平时常常反抗我,我现在要在这儿罚你过一晚,你要忍耐,天亮时我会来接你回家。”

到了晚上,四周有鸢鸟、角鹰、狐狸和其他野兽的叫声,弟弟好生害怕,但却没有人来救他。弟弟不禁哀叹眼前的遭遇,哥哥没有手足之情,竟会这样迫害自己。幸好,佛陀感应到他的哀求,便放出光明,照射森林四周,让他的绳索自然松弛,身上的疼痛也没有了。尤其使他免于饥寒,并恢复了精力、信心和希望。

他央求佛陀说:“我想成佛来拯救天下所有苦恼的人,就像您现在能来解救我一样。”

这个孩子起了坚定、仁慈的求道心,佛陀果然为他说法,诱导教化,使他终于得到无上的觉悟。一天,他向佛陀表示心愿:

“我哥哥嫂嫂的恶念很炽烈,竟敢违背父亲的遗命,想把我害死,不断地加害于我,我却因为这个缘由而见到佛陀,进而能够了断生死的痛苦。可说因祸得福,而今我想回去叩谢哥哥嫂嫂的大恩大德。”

佛陀被他的善心感动了,马上同意他的做法。当他回到家门,哥嫂看见幼弟,非常羞愧,不敢抬头。可是,弟弟却很温和地说:

“哥哥,你虽然听了嫂嫂的话,把我绑在森林里,想要害死我,但是,我却因此遇到佛陀,而成就今天的修行,你们真是我的大恩人。”

弟弟接着向哥哥说法一番,借机弘扬佛道,终让他们夫妇痛改前非,沐浴法喜。

弟弟明知道哥嫂犯了错误,想加害自己,但在获救后没有去报复,而是用善心去感化他们。因为他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够改正就是最好的。哥嫂受到感化而痛改前非。这也告诉我们,犯了错误,不要将错就错,要及时修正,挽救自己。

6.屠夫跳崖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有一位禅师,教徒十分严格。一次,禅师得知一位沙弥夜行时,不小心踩死一只青蛙,他严厉地训斥道:“你怎能随便踩死生灵呢?这是犯了杀生的根本大戒,为免业报轮回,你去后山跳崖,舍身谢罪吧!”

沙弥一听,顿时如五雷轰顶,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只好拜别禅师,万分悲痛地来到悬崖边,准备殉身谢罪。往下一看,悬崖峭壁,只要跳下去,肯定粉身碎骨,不会有个完尸。沙弥思来想去,不知如何是好。真是骑虎难下,进退维谷,便忍不住掩面号啕大哭起来。

碰巧一个屠夫经过,看到沙弥跪在路旁伤心痛哭的样子,便问道:“小师父,你受什么委屈了,怎么哭得这么伤心?”

沙弥答道:“我夜行时踩死一只青蛙,师父要我跳崖舍身,忏悔谢罪!”屠夫一听,悲伤之情油然而出,悔恨万分地说道:“小师父啊!你不过无心踩死一只青蛙,罪孽就这么重,要跳崖才能消业。那我天天杀猪,屠来宰去,满手沾满血腥,我的罪过岂不是无量无边,不知有多深多重。这样吧,你不要跳崖舍身,让我跳吧!应该是我舍身谢罪!”

屠夫忏悔之念起,便毫不迟疑地纵身跳匿,正当他随风飞坠,眼看就要丧命山谷时,一朵祥云冉冉从幽谷中升起,不可思议地托住了屠夫的身子,救回了他的命。后来,屠夫成了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佛家的境界,讲究的是一种悟,而不是看表面现象。现实中的放下屠刀者,绝对成为不了佛,也不能洗刷他应有的罪名。但是只要知道错了,立即忏悔,改过自新,就可以重新做人。

7.独生子出家修行

每个人的心是最善巧的工匠,可以把自己雕刻成佛,也可以雕刻成魔。

从前,有一独生子从小备受父母的疼爱。父母竭尽全力培育他,并且让他跟随良师益友学习,一心希望他将来能有一番成就。但是,独生子态度傲慢,没有恒心毅力,不肯用心学习,常常早上二才学的东西,下午就放弃了,结果几年下来,没有学到任何的知识,父母只好失望地叫他回家治理家业。

独生子为人悭贪,行为放纵,变卖家产供自己挥霍,致使家道中落,沦落为贫穷之人。骄傲虚浮的他,做事鲁莽没有智慧,又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平口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所以大家都很厌恶他,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面对这些境遇,独生子不但不知反省检讨,反而还埋怨父母,责怪师长、朋友,觉得都是祖先神灵没有庇佑,才让自己诸事不顺,落到今日的地步。所以,独生子心想:既然如此,我不如去跟佛陀学道,或许还可以得到一些利益。

独生子来到精舍,向佛陀顶礼后,说道:“佛陀啊,您的教法宽大,可以包容所有的人,请允许我做您的弟子吧!”佛陀说:“想要求道,就要力行清净的行为,你现在仍有种种恶习,如同带着一身的污垢,若不改过,即使跟随我修行,也是无益。不如你先回去孝顺父母,研习老师所教导的东西,并且好好治理家业,让家里富裕起来。还有,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仪容,不可不合节度;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勤勉努力,那么必然会受到大家的称赞与羡慕,这才是真正的道。”

于是佛陀为他说了一首偈语:“不诵为言垢,不勤为家垢,不严为色垢,放逸为事垢,悭为惠施垢,不善为行垢,今世亦后世,恶法为常垢。垢中之垢,莫甚于痴,学当舍此,比丘无垢。”

独生子听了之后,醒悟到自己骄慢愚痴的习气,听完佛陀的教诲欢喜地回家,并且经常静思偈语中的含义。从此之后,他不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诵习经典、勤修家业,并且以戒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凡是不合正道之事他就不做。亲族及乡里看他改变这么多,都非常赞叹,于是他的名声传遍各地,国人都称赞他是贤人。

三年后,独生子又来到佛陀的面前,以至诚恭敬之心顶礼佛陀,并向佛陀禀告:“过去三年我听从您的嘱咐,尊敬父母师长,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改恶行善,所有的人都替我感到高兴。恳请佛陀慈悲,允许我出家修行。”

佛陀应允后,独生子的须发自动落下,马上现出清净的僧众形象。出家后,他日日精进,静思止观、四圣谛及八正道的道理,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有了错误不要回避,更不要一错再错,只要诚心改过,也可以成佛得道。佛说,唯有清净自己的行为及心念,才能够真正领纳佛法,与真理相应,从中获得真正的利益及解脱。

8.韦陀为妙高禅师护法

每个人在为人处世上都会有缺点和错误,而忏悔正是可以纠正缺点和错误的良药。

从前有个妙高禅师,他修行非常精进,但有个缺点,就是爱打瞌睡,每次坐到蒲团上,腿一盘就开始打瞌睡。他后来想了一个方法,在寺庙后面找到了一个台子,把台子放在悬崖上面。他坐上去,把腿一盘,一半伸出悬崖。心里想:如果我打瞌睡,就会摔下悬崖,当场摔死,所以应该不会再打瞌睡了。

没想到,当他双腿盘七去,坐好后,又打起瞌睡来,结果真的摔下悬崖。跌落到半空中时猛然惊醒,发现有个菩萨将他接住,重新托到台子上。

妙高禅师问菩萨:“你是谁?”

菩萨说:“我是韦陀,看你这么精进,特别来为你护法。”

妙高禅师听了很高兴,说:“这个世界上像我这么精进,坐在悬崖上打坐的人有多少呢?”说话时一副洋洋自得的神情。

韦陀菩萨说:“像你这样坐在悬崖上打坐的人很多,但是像你这么骄傲的人很少。所以,从此二十世我不会再来为你护法!”说完转身走了。

妙高禅师大吃一惊,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傲慢,当场跪下来礼拜,忏悔道:“以后我不会傲慢了,请您继续为我护法吧!”说完痛哭流涕。

此时,菩萨已经走远。怎么办呢?“虽然没有人护我的法,但我还是要继续修行。”他爬到高台上,继续盘腿打坐,心里想:“经过这么重大的教训,我一定不会再打瞌睡了。”但不多时,又打瞌睡了,再次摔下山崖。跌落到半空中,惊醒过来:糟糕!韦陀菩萨不会再来救我了,这次我真的要死了啊!在离地面两寸的时候,突然有个菩萨又托住了他,把他托回到高台上。

他问:“你是谁?”

“我是韦陀。”

妙高禅师说:“你不是说从此二十世不再来护我的法了吗?”韦陀菩萨说:“我本来说二十世不来护你的法,但从你刚刚一念忏悔心起,已经超过二十世!所以,我现在继续来护你的法。”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8%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ly/12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