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就是打开未知沟通已知

本人是个创业者,还是有点爱学习的,也有些小方法,不过一直没有好的理论作为基础。自觉也是有些不好意思告诉别人,感觉自己的方法过于笨拙,而且也不速成、扎实程度又不够,应该只适合自己,偶尔读到,美国心理学家NoelTichy研究说: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才豁然开朗,原来自己的方法正迎合着这个理论,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小小信心,把自己的方法写出来给大家共享。

本人的学习方法是:在一个新领域,先看一本关于这个领域的介绍,再读关于它的历史的知识,最后把这个领域的内容完全拆散,把它和自己的所知一点点联系起来,能连上的都连好,不能连的就丢掉。有空再找本同领域里的新书或新介绍,还是拆解内容和自己的所知连接,通过一次次的学习,建立一个和自己知识有连接的新领域。

根据心理学对世界认知的三个区域来看,人们都是喜欢生活在舒适区的,非常害怕进入恐怖区,对于学习区也是处在抵制的状态。对于学习的痛苦就来源于和固有生活的不同,在舒适区我们得心应手,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中,甚至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这个领域中的人和事感觉很舒适。但是在这里学到的东西很少,进步缓慢。在学习区里,我们面对的是很少接触甚至未曾涉足的领域,充满新颖的事物,在这里可以充分的锻炼自我,挑战自我,这里我们进步飞快,同时也压力巨大。

我个人的学习方法恰巧是缓慢的连接了舒适区和学习区,让我们在舒适区和学习区自由摇摆,难受时就进入舒适区,进取时就把学习区的内容转换成舒适区,对自己压力没有多大,学习随时可以放弃,随时可以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慢慢进入一个新领域,并和他建立关系。

关键就是拆散新的学习内容,先是按照章节把内容拆分成无数份,提取章节的中心内容,核心的知识点,各种名词名称,计算和论证公式,引用的其他文章。然后是去掉自己不想学的内容,还有自己理解不了的内容。最后留下的就是基本明白的知识了。拆散的所有过程要做详细的笔记,尤其是放弃的部分,一定要留下个头,以后兴许会因为看了别的书而不小心就连上了。

连接的方法非常简单,我常用的方法是:用学语文的方式去学习新领域的名称名词,基本把他背熟,然后把每个知识点或是名词名称,都用随笔的方式重新书写一遍,重新理解。对于计算方面的问题基本就是忽略,也有时用文字转换的方式把公式文字化。

举个例子吧:

学习中医的穴位,数量大,问题多,内容超复杂。

学习的书是《黄帝内经》,穴位只是这部书经络的一个小部分。

我的分类是:所有的络全部忽略,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作为主要内容,从五腧穴(60个穴位)开始学起,然后是五脏正经,六腑正经,有问题的心包、三焦先放着不学,奇经八脉从带脉开始,其他慢慢找。

连接方法是:每星期反复学习一个穴位,通读度娘的介绍,用手实践,做笔记,延展以前知道的中药方子或是知识,融入到自己的锻炼中,下个星期学另一个,有空就从头复习一下就好了。

这个学习方法的优势在于,很快你就会对一个新领域有概况的了解,不深入也不细致,就了解个大概,有些细节你知道,有些基本问题你一点都不懂。但你不会觉得累,因为你只是在你原有的知识系统里加了新知识。随着你的慢慢学习,你会知道越来越多的细节,你放弃的很多部分会慢慢连上来。

这个学习方法的缺点就是太慢,通过几年的时间,也许你还是没有完全掌握一个新领域,虽然你对这个领域的很多知识有深入的研究,但有些基本的问题你还是不明白。上面穴位的学习我用了3年,也就大概了解,有些常规的穴位会用而已。

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ly/10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