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年前我常吃的新疆美食炮仗子

北京皮肤病医院咨询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505.html

炮仗子是一种在新疆常见的面食,它和拉条子、揪片子齐名,在新疆人民的心目中,它的江湖地位丝毫不亚于早餐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在上海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当地有“三天不吃炮仗子,心里干揪揪的”说法,由此可见一斑。为啥要叫这个名字?我没有考证到,想来是因为它形似炮仗,加上当地人喜欢在某些美食后加个“子”字,所以就这样叫了,这比起有人管糖拌番茄叫西施踏雪、荷兰豆炒莲藕叫荷塘小炒、玉米白菜豆腐汤叫珍珠翡翠白玉汤朴实得多了。

制作炮仗子的过程并不难,从本质上讲,它就是把比较粗的拉面弄成一段段的面食,只是有些耗时,这对像我一样的懒人来说,实在不妙。

第一步是和面。选用普通的七五面就行了,不建议使用八一面。面不能太硬,否则拉不开。和面时最好用盐水,这样的面吃起来筋道。和好的面上要抹点清油,再盖上盆或湿纱布醒一刻钟到20分钟。二次和面时得多用点劲,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口感才会更好。

第二步是炒菜。这个步骤可以放到第一步,也可以在醒面时进行。家家户户在制作炮仗子时,在这一步上差别最大。土豆、西红柿是基本统一的食材,切丁、切片、切块得看个人喜好,先把它们炒熟后放到一边备用。肉丝、蘑菇、菠菜、白菜、青萝卜等菜则是可选项,倘要使用,也要先炒熟。

第三步是下锅。将面和好后擀成厚片,用刀切下一根根长条形的面来,再把它们揉搓成圆柱体状,用手迅速揪成长约3厘米的小圆条,随揪随放入开水锅中煮。这时候动作一定要快,每隔一段时间,还要用锅铲或汤勺在锅内兜底搅几下,一防粘锅,二防生熟不均。

在炮仗子下锅前可以将备用的炒菜放进同一个沸水锅中煮,也可以后放,视个人习惯、口味而定,这个没有统一的操作流程。

快出锅时,根据个人喜好,可以撒上葱花、香菜碎、蒜苗碎、蒜泥等,吃起来更可口。为了增加汤的浓稠度,很多人还喜欢往锅里加罐装的番茄酱。盛到碗里后,再按个人口味放入适量的香辣酱或其他调料,口感能更上一层楼。

炮仗子是一道主食汤饭,吃了后挺饱人的。尽管如此,每次我都能吃三大碗。平常不喜欢吃辣味的我,此时也会往碗里加入几大勺四川某品牌的香辣酱。

因为制作耗时、不善于做面食、人懒,定居上海20年来,我极少吃到炮仗子。实在想打牙祭时,就去西北风味的小饭馆里解解馋。一个人对某种美食的记忆往往是刻骨铭心的,二三十年前我在乌鲁木齐居住时,经常能吃到炮仗子,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种生活常态,今生也不会改变,没想到因为上述原因,这么多年来竟然没吃过几次。

在这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的特殊时期,附近的小饭馆都停业了,想弄点好吃的得自己动手了。宅在家里远程办公的好处是每天省下了近3小时的通勤时间,使我有更多的时间来打理一些美食。二三十年前的这段舌尖上的深刻记忆很快就被勾出来了。

在一个湿冷的夜晚,我从忙活了好长时间的厨房里端着热乎乎的炮仗子走出来时,香气溢满了整个房间。老婆和孩子异口同声地说:“真香啊!这是什么?你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不无骄傲地说:“这叫炮仗子,地道的新疆美食,是一种汤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ly/103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