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阿拉斯加,穿过白令海峡小白同学的漫

两个月前,突然萌生想法,有没有办法能从美洲加拿大把摩托骑回中国?这个想法一下子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和斗志。说干就干,立马打开google地图开始设计整理路线。

因为是骑摩托车,所以尽量规避开人多的游客打卡地,专注于欧亚大陆上的自然风光,绝美公路,人文历史。在年环游过整个北美洲后(从东到西穿越加拿大和美国),也觉得是时候安排个大项目了。因为美洲是一个独立的大陆,回亚洲只有两个办法,要么西边阿拉斯加然后空运摩托车穿过白令海峡进俄罗斯,然后沿着近km的非铺装公路和数千公里的荒地入境中国。

第二就是运车到欧洲,环游整个欧洲大陆,穿越已经被跑烂的欧亚线,从北欧或者拉脱维亚进俄罗斯,然后进外蒙古或者哈萨克斯坦然后穿过海关进中国。我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放弃了第一个。原因有几个,首先这次是我单人单车,无人区和非铺装区风险会极大,第二沿途确实并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第三就是运车难度极其大。所以我就决定了去欧洲后再穿欧亚北线途径俄罗斯,蒙古回国。既然大概路线确定后,开始在老外的论坛里各种搜索全欧洲最适合摩旅的路线,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吓一跳。几乎整个阿尔卑斯山沿线,全是特别美的山路。看的我真是心痒痒。

在出发前1个半月时,花了大概3天3夜设计好了路线。同时,着手解决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把将摩托车从加拿大空运到英国。因为据我所知目前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从加拿大操作过这件事,所以真的是全得靠自己摸索。前前后后给各个部门打电话,例如加拿大海关,加拿大航空,英国海关,询问出入境所需要的文件,询问是否有办法可以空运摩托车从加国到英国,来来回回近15天的多方了解,协商后,在此感谢加拿大航空愿意帮我把摩托和我安排在相同的飞机一起抵达英国。

(装摩托上飞机时)

(车子在仓库)

因为摩托车是在加拿大上的牌,所以根据英国和欧盟的海关的文件,临时进口的话是不需要交任何押金和关税的,所以第一个难题已经解决。路线的第二段,俄罗斯到外蒙古是不需要任何文件给车的,只需要我人的签证,所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后一个大问题就是一个持有中国护照的人如何骑着一辆外国上牌的摩托车入境中国。这真是一个根本在网上找不到任何答案的问题。

中国海关的号文件只规定了说外籍游客可以临时进口车辆用于旅行用途,但必须找组织担保。但无论哪条规定都并不适用我的情况,无前车之鉴可循,电询中国海关,这里要点名表扬一下,无论是新疆乌鲁木齐总海关,还是霍尔果斯,新疆塔克仕肯海关的工作人员,都是极其亲切,热情,耐心,不遗余力的帮我解答问题,最后得知使用在加拿大办理的ATA关单即可(我之后才知道并不行!!!)

此时已近临行前的一个月,得到了这个好消息,我着实觉得这事稳了!就欣喜的去联系加拿大的商会去出ATA的关单,哪知道打电话给商会后,商会的工作人员一脸懵逼的说,他干了十几年了从来没听说过人要给车上ATA的,车是不允许上ATA的,我当时也懵逼了,随后经过软磨硬泡一个星期,终于再行前三周搞定了ATA,但没想到这一切并没真正结束。当搞定ata的办理办法后,又得知我需要先向中国商会电子备案我的ATA关单,否则入境时海关会在系统里找不到我的记录。

于是我又赶快打给中国商会,哪知道这一个电话把我给彻底击垮了。商会的工作人员跟我说,海关的信息是不准确的,ATA关单其实并不是给车辆用的。全世界只有中国的车出境需要ATA关单是因为这样便于国家记录出境信息,但是外籍车辆是不能用ata入境的。

前前后后忙活了快2个月,瞬间崩溃,瞬间被打垮了,瞬间没有了斗志。在这最后的一个月,签证也都陆陆续续差不多办好了,就差一个申根签证(在这我要感谢一下替我祈祷过的朋友们,没有你们估计我也不可能如此顺利的在一个月里集齐所有签证!)

就在这时,也许真的是吉人自有天相,认识的大哥给我介绍了一个专做帮外国人担保临时入境自驾车的,他告诉我文件可以帮我办好,让我先去欧洲玩,之后给我消息。至此在出发前一周时,算是除了申根签证没拿到,其他都算是有了着落。就是这么神奇,在出发前一天,我拿到了我的护照和申根签。说实话,在未拿到护照前,我真的很迷茫,机票已经定好,行前准备全部完成,但是没拿到护照,如果签证未过,意味着所有计划,机票,全部报废。

其实在这次旅行的准备过程中,这种感觉出现过真的无数次,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所有前期的努力都白费。但我终于懂了那句话:当你拼命努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全世界都在帮你。其实策划这次旅行,要想完成他,需要的不光是精神,硬件也非常重要,在出发前的一个月就开始自己动手保养车辆,该换的前后刹车片,后传动轴油,火花塞,全车螺丝,全车检查,更更重要的是这一次是跨3大洲,过万公里的旅行,又是水鸟如此重的车,身体素质也是重中之重。因为我也没有团队,所有的东西都只能自己搞,两个月,除了上课,准备考试,剩余时间几乎排的满满的,所以说这种超长途旅行,真的不是说走就走,真的需要非常严谨的策划和准备。几经破折,终于成行。写下这些话时,我已经坐上了去往英国爱丁堡的飞机。

从最开始的万分期待,到最后拿到签证坐上飞机时的淡然,真应了一句话“笑看云起时”。

热情的苏格兰人和有趣的集装箱青旅

飞机即将停落在爱丁堡机场,我的心却开始悬起来,因为摩托车做为货物,下飞机后会被存贮在货物的总站,而我人是从机场出来,所以在办完入境手续买了当地手机卡后便迅速打车来到货物总站去提车.路上联系好负责清关的公司后,在办理提车手续时得知新的政策,凡临时进口货物的都要去英国海关报备,并且要得到英国海关的许可信。

我也没想太多就赶紧联系英国海关的工作人员,得到的信息是会在10天内处理我的申请。10天?1天机场的储存费就要英镑,合人民币1千一天,十天就是一万啊。我当时真有些急了,我说我信息都提供的很完整,能否帮忙加个急?英国海关很客气的说不行..旁边帮我负责清关的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八九个人围着帮我向英国海关打电话沟通协商,最后终于了,一般须10天办的文件,在热情友好的苏格兰人民的帮助下两个小时顺利提车,期间还请我品尝了他们最地道的茶和点心,对苏格兰的第一印象真的巨好.于是乎我去仓库顺利的提出来了摩托车。

骑上爱车行驶在爱丁堡的公路上,对于习惯左舵开车的我还是感觉到严重的不适应,道路的转盘特别特别的多,多到感觉就不应该放转盘的时候他也给你弄个转盘,行车方向一变,我真是不太敢骑了...好在热心的当地人一看我是国外牌照,就很贴心的慢慢跟着我,或者给我主动让车.

因为时差的原因,我算是一晚没睡,加之节外生技的提车过程,一切办妥后瞬间感觉到很累,当下就决定找个便宜的青旅赶快调整一下。来了才发现这个青旅真是有创意,他们把集装箱改装成房子,每一个箱体内放6个上下两层的架子床,客源主要为全球的穷游大学生,一晚上只要15英镑.因为现在正值爱丁堡最热闹的边缘艺术节,全世界有60万人聚集在这个常住人口只有50万的城市,他们的酒店根本负荷不了这么多人,所以酒店价格极其高,15英镑真的很良心了。

你别看这个集装箱营地小,但是五脏俱全啊,餐厅,卫生间,洗澡的地方一应俱全,一进门那个感觉真的是惊呆我了,破旧的沙发,年轻的旅行者们坐了一圈在聊天喝酒抽烟,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喜欢住青旅,便宜,有趣,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和全球各国的同龄人一起分享和交流所有有趣的故事,从各自的嘴里初识许多国家的人文历史、政治制度。

我一共有十二个室友,办完入住手续后进入房间,只有两个室友在那聊天,一个男孩是希腊人常住美国,另外是一个看着40岁,其实已经52岁的美国阿姨(外国人的隐私权呢?反正阿姨也挺喜欢我们说她看着好年轻,注定就曝光了自己的年龄)他俩最大的爱好就是一起骂川普,我坐在旁边边收拾东西边听,那阿姨那脏话骂得川普真是狗血淋头,希腊小哥又在附和,两人真是一唱一和,我听着也觉得特别过瘾。

寒暄两句后,浓浓的困意袭来,在十二个各自怀揣梦想的形形色色,操着各国语言的旅行者包围中我沉沉的睡去。

一觉醒来,跟随着我的习惯,去一个新的国家一定要去吃他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于是我就选择了最近的一家麦当劳,价格能比加拿大便宜一点点,花样也更多,但是味道嘛一般般,要说这些洋人的快餐,还是我大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做得好,花样多不说还经常上新品,国外这些不会吃的民族估计只能目瞪口呆了哈哈哈.

饱餐后,回到集装箱里继续调整时差,明天约了宝马店做摩托车的保养,为了接下来的长途做好准备。

跟着苏格兰大哥吃地道的苏格兰早餐

第二天5点多就醒了,因为车已经到4万公里了,需要做第二次的气门间隙检查,所以早早联系了当地也是苏格兰唯一一家bmw摩托车4s店,因为并没有提前预约,所以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一下他们,听说了我的来历后非常友好的说,你来,我们尝试给你空个位置出来.到了后车要被放置到温度降下来后才能被推进车库进行保养。

这应该是我见过最大的宝马摩托车店了,里边停满了摩托车,全系新款宝马都有,上到R0GS下到GS.甚至于新出的HP4Race那个全球限量台,国内售价近百万的全碳车身的猛兽也有。

等待的时候遇到了两个本地苏格兰人Andy和ross,一个骑RT一个骑GS.Andy主动过来跟我聊天问我是从加拿大来的?他说他看到我的车的牌子了,然后我们三个就打开了话匣子开始畅聊,Andy说他去过香港,然后就跟我聊吃,他说他很喜欢中国的美食,尤其是烧卖和虾饺,我说你挺有品味的。

也许是因为大家都骑车,所以特别自来熟,从车聊到旅行,又聊到政治.Andy死命拉着邀请我去跟他们吃地道的socttish早餐,虽然来之前就听过无数人说特色食物huggis就是那种羊肉馅羊杂,羊油弄一起装在羊肚立马就去了,因为我听说那玩意很膻,所以我一直想尝尝啥味。

这俩兄弟特别喜欢聊政治,而且双方还有不同的看法对事情,聊起了中国后,给他们科普了一下新中国,Andy特别认真的看着我说我应该去给中国大使馆工作,我绝对能胜任。我说这俩年啥都没锻炼,就是跟老外聊中国的词记住了,他们告诉我能明显感觉的到中国发展的很快,但是又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改变,就跟个谜一样,不亲自去看靠媒体他们什么也得不到.。

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吹中国模式,当然我所说的都是有理有据的,也是中肯的。我上到航天卫星,洲际导弹,四代战斗机,下到一根圆珠笔,玻璃,给他们讲解了一遍中国因为西方技术封锁和人口红利所期所建立起来的全世界最全面的工业体系.当然必不可少的中国多么多么安全,便利.他们很同意我的看法因为他们认为我作为一个接受过中西方文化教育,在双方社会里确确实实生活过的人,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他们决定一定要去中国看一看,我说来了联系我.我说来加个Facebook,俩老头说我54了,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用着iphone但是我们只靠email来交流.我也是乐了,email就email,于是我们三个互相面对面发了封email给对方...

他们的车先做完保养后,就轮我的了,送完他们走后.我目送着我的水鸟被推进了手术室。

在这真的要好好感谢这群无敌友好的Scottish感谢他们的Edinburghbmwmotorradcentral,没有预约的我想做整车检查和气门间隙检查,一听我是从加拿大来的,直接帮我挤进当天预约,细心的把车上全部的直接和间接隐患都写在纸上给我,拉着我绕着我的车给我讲解哪些是会导致危险的,哪些不会.真的是细心,最后做气门检查的钱还给我了一个5折[拥抱][拥抱].好消息是气门间隙完美!交车给我前还给我洗的干干净净推出来.感谢??!目前遇到过最好的服务没有之一!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unanhai.com/lddl/8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